从破产边缘到行业领先,我踩过的坑比赚的钱还多。
还记得刚开始创业,因为不想只是接手家里的老纺织厂,我跟父母打了借条,承诺一定会在3年内实现盈利增长30%。没想到刚开始做研发,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眼看着投进去4倍的成本,却始终没有得到性能稳定的新材料。
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我在办公室哭到凌晨3点——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一夜回到解放前”。好在快要到第3年的时候,我和团队终于开发出了国内独家的一款纤维材料。在这之后,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路痴小女孩硬着头皮走南闯北,终于赚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
但现在回头看,正是那次差点赔本的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创业者,不是不失败,而是失败后能把碎片捡起来拼成新的地图。
失败教会我的三个“反常识”生存法则
1. 允许自己先做60分的决定:第一代产品开发后,性能并不算稳定,我没急着推翻重来,而是带着残次品跑了20家工厂,收集到37条改进建议。有人说:“这么烂的东西别拿出去丢人”,但我偏要带着“不完美”去撞墙——正是这个60分的样品,让我们找到了「多糖稳定性」这个核心突破口。
2. 把每一次失败变成数据采集:最无助的时候,我们连新设备都不知道去哪找,只能用老旧的机器反复做实验。有次因为温度控制失误,机器差点停止运转,团队都觉得完蛋了,我却和核心团队一起盯着老设备研究了3天——结果发现只要再加入一组零件,就能解决大问题!现在这个「意外发现」成了我们制备海藻多糖的核心技术。
3. 失败不是终点,而是迭代的起点 曾被投资人骂“当朋友可以,合作不可能”,但我把他的批评录音下来,拆解成12个问题,每周解决一个。3个月后带着优化后的方案再去敲他的门,对方震惊到:“没想到效率会那么高,你是我见过最不怕打脸的创业者。”
写给所有在低谷挣扎的人:这二十年,我摔过的跟头能出一本《创业避坑指南》:被合作伙伴背叛、被市场毒打、被自己的固执坑惨... 但每次撑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翻出创业初期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失败是系统的一部分,就像海藻需要经历海水浸泡才能提取多糖,人的成长也需要经历挫败才能沉淀价值。”
今天问自己:你最近一次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做的事是什么? 我的答案:当年是带着残次品去见客户,现在是把这些旧伤疤公开发出来。
告诉我你的故事,让我们把失败变成彼此的铠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业二十年,我学到的第一课是接受失败,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