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汽车知识

不管你有没有车,都必须了解的汽车知识!

 

不管你有没有车,都必须了解的汽车知识!

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你暂时还没有车,储备一定的汽车知识,也能让你在未来购车、用车时更加得心应手,还能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增添话题。下面,就为大家全面梳理一些必须了解的汽车知识。

一、汽车的基本构造

(一)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车辆提供动力。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发动机燃料类型有汽油、柴油,此外还有新兴的气体燃料发动机。按常见的布置和驱动方式,又分为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以及发动机前置四轮驱动(4WD)等。以FR为例,很多豪华轿车和运动型汽车采用这种布局,其前后重量分配较为均衡,操控性能出色。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含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过程。在四行程发动机中,曲轴旋转两周,活塞往复四个行程才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源源不断地产生动力,推动汽车前进。

图片源于网络

(二)底盘

底盘就像是汽车的“骨架”,支撑着整个车身,并传递发动机的动力。它由车轮、变速器、传动轴、转向系和制动系等组成。其中,转向系让我们能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制动系则保障车辆在需要时及时停下,关乎行车安全。

(三)车身与电气设备

车身不仅决定了汽车的外观造型,还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空间。而电气设备就像汽车的“神经系统”,像蓄电池、发电机为车辆提供电力,照明与信号装置,如大灯、转向灯、刹车灯,帮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向外界传递信息,保障行车安全;各类仪表,如速度和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水温表等,实时反馈车辆的运行状态。

二、汽车安全配置

(一)主动安全配置

主动安全配置旨在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风险。防抱死系统(ABS)是最为常见的主动安全配置之一,在紧急制动时,它能避免车轮被完全锁死,以每秒几千次的频率对车辆进行“点刹”,让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可转向,防止侧滑和跑偏。如今,ABS系统已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

制动力分配系统(EBD)通常与ABS系统整合。车辆制动时,它能根据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对各车轮施加不同制动力,确保车辆稳定。例如,当车辆一侧车轮处于湿滑路面,EBD系统会自动调整该侧车轮的制动力,防止车辆打滑。

刹车辅助系统(BA/EBA/BAS)会监测驾驶员踩刹车踏板的频率和力度,在紧急情况下辅助施加更大制动力,缩短刹车距离。

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等)能在车辆行驶于光滑路面时,当驱动轮因动力输出过大而打滑,及时降低动力输出,使轮胎恢复正常转动,维持车辆稳定行驶。不同厂家对该系统的叫法有所不同,如奔驰叫ASR,丰田叫TRC。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DSC等)是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升级版,通过对四个车轮进行制动,稳定车身。当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或过度时,系统会自动对相应车轮进行制动,帮助车辆回到正确行驶路线。不过,目前国内只有中高档车型才普遍装配该系统。

图片源于网络

(二)被动安全配置

被动安全配置在事故发生后,能减少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安全气囊是典型的被动安全配置,一般分为正面气囊、侧气囊、头部侧安全气帘和膝部气囊。正面气囊主要缓冲车辆正面撞击带来的伤害,驾驶员气囊位于方向盘内,前排乘客气囊安装在中控台手套箱内。如今,大部分车型至少配备2个正面气囊。侧气囊安装在座椅外侧,减轻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头部侧安全气帘安装在车辆侧面A柱与C柱之间,保护乘客头部;膝部气囊则保护膝部和腿部免受踏板、内饰部件和车辆金属部件的伤害。

后排安全带能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生命安全,但常被忽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后排乘客若未系安全带,可能会因惯性向前冲,造成严重伤害。

头颈部保护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头枕会适当向后溃缩,座椅也会适当后倾,减轻碰撞对颈部的冲击,由沃尔沃汽车公司率先发明。

激光焊接车身相比普通点焊车身,强度更高。它利用激光高温打乱两块钢板内的分子结构,使分子重新排列融为一体,提升车身安全性,多应用于高档车型。

三、汽车保养知识

(一)易损件更换

机油堪称发动机的“血液”,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作用。机油的更换周期因类型而异,矿物油通常每5000公里或6个月更换一次;半合成机油可每7500 - 10000公里,8个月左右更换;全合成机油品质更优,可每10000 - 15000公里或每年更换一次。更换机油时,需同时更换机油滤清器,防止杂质进入发动机,加剧发动机磨损。

空气滤清器如同发动机的“口罩”,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若空气滤清器过脏或堵塞,会导致发动机进气量不足,出现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其更换周期为1年或1万公里,在灰尘较多的环境中行驶,应适当缩短更换周期。

汽油滤清器负责过滤汽油中的杂质,内置式汽油滤清器更换周期较长,一般为5年或10万公里;外置式汽油滤清器更换周期约为2年。当车辆出现供油不畅、发动机抖动等情况时,可能是汽油滤清器堵塞,需及时检查更换。

火花塞作为发动机的“点火器”,因材质不同,更换周期也有所差异。普通火花塞每2 - 3万公里更换;铂金火花塞4 - 6万公里更换;铱金火花塞可达到6 - 10万公里。

图片源于网络

(二)其他部件检查与保养

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状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要定期检查轮胎气压,一般汽车的正常胎压范围在230 - 250kpa(2.3 - 2.5bar),可参考车辆手册或车门标签上的数值。同时,关注轮胎的磨损情况,当轮胎花纹深度磨损到一定程度,排水性能和抓地力下降,需及时更换。此外,还需检查轮胎是否有鼓包、裂纹等问题。

刹车系统是汽车安全的关键,刹车片和刹车盘的磨损程度与驾驶习惯和行驶路况有关。一般来说,刹车片的更换周期为3 - 6万公里,刹车盘的更换周期相对较长。刹车油具有吸水性,需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否则可能导致刹车失灵。

防冻液用于冷却发动机,防止发动机过热,还具有防冻、防腐、防垢等作用。通常车辆的防冻液更换周期为2年或4万公里,日常要检查防冻液的液位。

蓄电池为车辆的启动、照明、电子设备等提供电力,一般使用寿命为3 - 5年。定期检查蓄电池的固定情况和电解液液位,车辆长时间停放时,应摘下蓄电池的正负极电缆,每隔半个月左右重新接线启动发动机,为蓄电池充电。

四、汽车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一)油耗过高

汽车油耗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机械因素方面,发动机磨损老旧会降低效率,需回厂检修;胎压不足不仅增加油耗,还会影响轮胎使用寿命,应时常检查轮胎状况;刹车咬住会增加行驶阻力,可通过慢速空挡滑行测试来确定。人为操作因素中,温车过久、狂暴驾驶、长时间不熄火开冷气或使用不必要的电器等,都会导致油耗增加。此外,短程使用、市区行车等交通因素,以及车上放置过多杂物,也会使耗油量上升。

(二)排气管异常冒烟

排气管冒黑烟,通常是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完全所致。可能的原因包括发动机超负荷、气缸压力不足、空气滤芯堵塞等。此时,需检查阻风门是否完全打开,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等。排气管冒白烟,可能是喷油器雾化不良、汽油中有水、气缸垫损坏等原因造成,需清洗或更换喷油器,清除油箱和油路中的水分。

(三)发动机无法启动

发动机无法启动时,首先检查分电器、火花塞、高压线等是否受潮,若受潮,晾干后再尝试发动;其次,检查火花塞是否损坏,若损坏需更换;最后,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足够,若蓄电池亏电,可尝试用车拖拽启动,若仍无法启动,可能是蓄电池存在问题。

了解这些汽车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汽车,无论是未来购车,还是应对日常生活中与汽车相关的场景,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管你有没有车,都必须了解的汽车知识!,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