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城的一座现代化建筑工地上,戴着安全帽的陈跃,正俯身查看预制构件的装配细节。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却是他深耕建筑领域二十载的日常缩影。
从普通的技术员到省级科技人才奖获得者,从基层一线到省级优质工程,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千和装配式建筑科技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于砼筑间淬炼匠心
2005年,刚走出校门的陈跃带着图纸走进盐城一家建筑工地。彼时的建筑行业还停留在传统施工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质量隐患。“每次看到工人们顶着烈日高空作业,我就在想能不能用科技手段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念头,也成为他二十年建筑生涯的起点。
近年来,国内装配式建筑方兴未艾。陈跃经历了几十个基层项目的磨砺,完成了从施工员到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的跨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从一名“小青工”,一步步成长为“专业通”。
面对国外技术壁垒和本土化应用的难题,陈跃带领团队开始了新的攻坚旅程。他通过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化学分析、无损检测、灌浆料密实性检测,在实验室内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套筒性能变化,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确保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从而保障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项突破最终形成《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操作法》,被评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带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20%。
陈跃带领团队研究的专利成果“一种绿色环保用雨水收集地埋式一体化设备”是深耕装配式建筑领域开展技术创新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这些成果的背后,都是陈跃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科技摆渡守初心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团队的力量。”陈跃感慨地说道。为加快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他研究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千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工作细则。
他以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为员工营造积极的创新活动氛围,引导大家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从新型建材的配比实验到智能工地的5G应用,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
作为基层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陈跃要践行社会责任重大。在主持了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业实训中心、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南扩、亭湖区第一小学等“优学”工程的施工中,他始终坚持将工程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扎根施工现场,严把质量控制关。
他以创建“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三星级工地”为目标,全方位提升施工环境质量,打造“绿色施工”的样板。他坚持靶向化实施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保证体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
科技报国赤子心
“科学是我探索未知世界的灯塔。”陈跃办公室墙上悬挂的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科研的真挚热爱。
“我时刻清醒认识到,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脉所在,优良工程承载着全社会的信任和期待,也是一名优秀工匠矢志不渝的追求。”陈跃眼神坚定地说。
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近20年,陈跃先后主持了奥华家居生活广场、现代物流园公共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区等项目的施工。他带领项目部成员,恪守“做细每一道工序,做精每一件产品”的原则,严格执行“质量不达标,坚决不罢休”的铁律,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坚决做到当日通报、限期整改。
面对民生工程,他经常加班加点推进,总能如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创造了不少业界“奇迹”。相关项目也获得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项——扬子杯优质工程奖。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陈跃表示,装配式建筑不仅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未来,我们要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会呼吸的生命体,让科技创新真正惠及千家万户。”他说。这份初心,也将指引他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作者:梁艳 编辑:谢长美)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美科技工作者】陈跃:匠心淬砺砼墙内 薪火扬灯科技途,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