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秋分将至,放眼广袤田野,到处充满着丰收的气息。
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10万亩生态水稻喜获丰收。
桐柏县地处淮河之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完善的农田配套设施、优良的水稻品种,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保证了当地水稻的良好品质。河南省桐柏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优质水稻推广研究员李本银说,“我们组成8个技术小分队114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为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在贵州省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阵阵轰鸣声响彻田间,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快速转动的齿轮卷入“腹中”。短短时间,收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据了解,今年丹寨县的水稻种植面积达8.6万亩,预计产量3.6万吨,相较去年同比增长3.8%。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地越来越成为一种“技术活”。在位于河北沧州海兴县的中国科学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试验基地,火红的高粱连成一片,丰收在望。科研人员通过深耕、晒垡、淋盐,将这片土壤盐分降低到可正常耕种水平,配合施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当前,洁白的棉花、紫色的秋葵、金灿灿的油葵花……筛选出的耐盐作物,正在这片盐碱地上茁壮成长。“原来什么也不能长,中科院来了一改造,现在种秋葵、棉花、高粱、棒子什么都长。盐碱地愣成了‘聚宝盆’,你说多好!”河北沧州市海兴县小山乡小山东村村民丁得合说。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正全力以赴,确保实现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夏粮实现丰收,早稻也实现增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良好基础。目前秋粮生产总体稳定,有利于全年粮食稳产增产。”
9月10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天马镇雷公田村晾晒玉米和高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
记者:姜亮、杨焱彬、骆学峰
报道员:张贡粮、杨莉萍、初晓
编辑:吴炜玲、何莉、王雅璇、董琳娜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来源: 新华社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沃野良田谷满仓 科技种粮丰收忙——秋收一线见闻,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