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自1997年从昆明医科大学法医系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杨仕华一直扎根刑侦岗位从事法医技术和刑事侦查工作。他既是一名心细如丝的法医,又是一名无私无畏的铁腕侦查员,24年初心如磐,一直坚守在最残酷的“战场”,忠实地履行着入警时的铮铮誓言,用专业的精神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光荣与梦想,奋战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一线。因工作成绩突出,他2004年被云南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一等功一次,2012年被公安部授予个人二等功一次,202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百佳刑警”荣誉称号,2021年“七一”前夕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大案要案勇担当
作为一名侦查员,杨仕华赤胆忠心铁肩担当,曾参与多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在2003年陆良“8·01”特大盗枪案、2011年“10·5”湄公河大案、2019年“3·31”孙小果案等急、难、险、重的专案侦办中,助力案件侦破作出重要贡献。在2018年至2020年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他顶着被传染的高风险,与犯罪嫌疑人无声较量,斗智斗勇。
2003年8月1日,陆良辖区某军工厂保险柜内的一支“五六”式冲锋枪、一支“八一”式轻机枪以及上百发子弹被盗,该案被省公安厅列为特别督办案件。时任侦查大队副大队长的杨仕华,主动请缨带队坚守外围第一线,留在现场附近开展排查工作。杨仕华与战友在现场走访排查近千人,又辗转7个省(市、区),总行程万余公里。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天,中秋节、国庆节都在第一线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当时正值杨仕华的妻子怀孕待产,他也只能通过电话问候妻子。2003年11月27日,经过艰苦工作最终锁定了真凶。当天,杨仕华带队行程400多公里,连夜赶赴文山抓获犯罪嫌疑人,案件历时120天成功告破。在前往文山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途中,他们的车辆差点翻下几十米深的山沟。杨仕华事后回想起这惊险无比的一幕,仍是后怕不已。
2011年10月5日,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发生,13名中国同胞在异国他乡惨遭杀害。2012年5月,杨仕华被抽调到“10·5”湄公河大案专案组工作,在专案审讯组中,任审讯小组组长、内勤组长,主审当时到案嫌疑人中唯一到船上实施具体犯罪的嫌疑人和另一名涉案的贩毒嫌疑人。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他就树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为遇害同胞讨回公道,给受害者家属满意的交代”。刚到景洪,因气候炎热难耐,加之饮食上的不习惯,到专案组工作的第二天他就开始腹泻,全身起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但简单服药后他毅然带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40多摄氏度的高温环境,在没有空调和风扇,又当阳的看守所审讯室里,他们汗流浃背地一工作就是六七个小时。他和战友咬牙坚持着,一周后,审讯工作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法医,杨仕华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勘查700余起,破获案件500余件,主检尸体600余具,主检活体1500余人,出具鉴定书和检验报告1900余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方向和认定依据。经手的案件和鉴定结论均没有冤、假、错案发生。
热血忠诚铸警魂
作为一名拥有19年党龄的公安干警,他把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刑侦事业。但面对家中妻儿、父母,他却一直觉得有愧于他们。2012年,在办理“10·5”湄公河大案期间,他年迈的父亲不慎摔伤,腰椎骨折住院,但父亲知道他正在参与专案侦办,坚持不让家人打电话告诉他。2017年,他妻子因病住院,经诊断须尽快手术,他却接到了紧急任务,要赶去外地突审嫌犯,妻子手术他都没能陪伴在身边。面对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心中总是充满了愧疚和自责。有人问他,你后不后悔选择当警察、当法医?仔细思量后杨仕华说,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最初的选择而后悔过,选择警察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和担当,穿上这身警服就注定了一路风雨兼程,此生无悔披战甲。
杨仕华在工作中屡破大案要案,战功显赫。面对荣誉,他无比坚定地表示:“一切荣誉都属于过去,将以荣誉为动力,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前行,加倍努力地工作,用热血与忠诚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曲靖日报记者 顾朝芬
(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此生无悔披战甲——记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曲靖市公安局民警杨仕华,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