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突然接到一个语气焦急的电话。
放下电话,急诊科和妇产科医务人员立刻按照 “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应急预案安排,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急救工作。
⬇️
5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了呼救地点。医务人员对产妇进行了左侧卧位、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听诊胎心音等检查处理,并立刻转运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
⬇️
接诊医师护士通知总值班,迅速开通 “绿色通道”,直接推送产妇进入产房待产。
⬇️
半小时后,新生儿呱呱坠地,母子平安,产妇、家属和医务人员的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近几年来,宜昌市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 “绿色通道”,加强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市急救中心、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出台《宜昌市急救中心接处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警情的调度工作流程》,全市建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急救、会诊和转诊网络,确保急救 “绿色通道”畅通和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市卫生计生委成立市级妇幼健康服务专家指导组,由市卫生计生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各市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科、儿科、超声科专家共26人,负责全市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会诊、转诊、抢救和培训指导等工作,提升了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
加强山区(县、市)的乡镇应急(备用)产房和村级孕产妇监测哨点建设,全市建立村级孕产妇安全监测哨点1679个;在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创造条件设置重症监护室,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母婴安全。
全市各级助产机构开展母婴安全情况监测,在市、县两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危重孕产妇监测点33个,动态分析母婴安全形势,及时开展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评审,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止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反弹。秭归县建立村居摸孕情、乡镇抓产检、县乡管高危的孕产妇管理模式,高危孕产妇专人专案、县乡共同管理。近年来,市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共救治危急重症孕产妇212人。
宜昌市加强产儿科及助产专业医护人员和保健人员培养,完善医疗保健机构绩效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参与第三周期新生儿复苏培训、妇幼中医外治疗法培训等项目,每年市、县两级参加各类项目培训200多人次;推广新生儿复苏、中医妇儿科、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适宜技术,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人员服务能力。
为夯实妇幼健康服务基础,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配齐配强群体保健服务人员。村级计生、妇女委员兼任妇幼保健员的工作模式不断推广深化,长阳、夷陵、远安、宜都、当阳等县(市、区)实现“三员合一”,与村(社区)医生协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得到强化。 长阳、夷陵为县、乡、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人员配备村 (居)在线服务平台手机终端, 方便妇幼健康服务人员咨询随访、采集信息,服务高效便民。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建“绿色通道”守护母婴安全!湖北宜昌这样做!,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