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策划

海亮科服助力!遵义校园逆袭,学子逐梦路更宽

 

晨曦中的“阳光自治”

上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刚歇,遵义五十五中的操场便迅速被跑步集结的身影填满。没有老师在场维持秩序,司令台上,七(22)班的值日组长姚湘凝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开。她不是做什么宣讲,而是复盘前一天作为“轮值组长”的观察:班级里哪个点位的卫生没有做到位,体育课上哪位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不佳,甚至哪个角落的轻声细语影响了晚自习的宁静。有表扬,有批评,条理清晰。接着是诗词分享、集体跑操……整个过程流畅得如同精密齿轮咬合,而推动这架机器的,全是学生自己。

这一幕,如今是这所位于贵州遵义播州区的县域学校的日常图景,而这样的“自治”是全方位的:它是一种由学生会统筹全局、班干部细化执行和学生社区自治组成的三级联动机制。

学生会成员一般由七年级学生担任,每学年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下设纪律监察部、活动策划部、校园服务部等六大部门,实施“主席负责制+部门协作制”,进行项目化运行。

班干部是执行落地的中坚力量,每班设立常规班委与专项自治小组,实现“常规事务有人管,特色事务专项抓”,同时推行“值日班长全员轮岗制”,每日由一名学生担任值日组长,记录《班级自主管理日志》,针对存在问题,由班干部定期组织“头脑风暴会”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自律积分存折”,将遵守情况与期末评优挂钩。

成立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工作者组成的“校园事务听证会”,对食堂菜品定价、社团活动经费使用等学生关心的议题开展模拟听证。

“对学生的帮助真的非常大,无论是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还是团队协作精神、自律意识、集体荣誉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真正做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有人管我们与没人管我们一个样。”廖兴铁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学生的德育工作,他认为五十五中找到了自己德育教育最好的范式。

三年前,海亮教育管理团队进驻时,就提出了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让管理回归成长本质”。“将管理权、活动权、评价权逐步下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成长’的教育环境。”校长于庆锋说。一场以“立德、启智、健体、浴美、和群”为目标,以“学为中心”为核心的改革,就从这看似“放手”的胆识中起步。

学生自主管理实施以后,学风校风得到了显著改善;校园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学生迟到率下降60%,课堂违纪现象减少75%;学生主导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社团参与率达到了90%,红色基因传承项目“长征精神宣讲团”成为区域德育品牌。学校教学质量实现稳步提升,被评为遵义市“壮腰计划”优质学校和播州区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后坝分校的“涅槃重生”

距离本部几公里外的后坝分校,五十五中副校长兼后坝分校校长鲁茂亮回忆起2022年他初到这所学校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的校园空旷得令人心慌。“整个学校只剩九年级一个班,30个学生。再没人来,学校就没了。”鲁茂亮的声音低沉下来。

转折点出现在海亮团队入驻五十五中后。在播州区政府和教体局的推动下,后坝分校被纳入海亮教育管理的版图,成为了五十五中的一部分。受学校新领导班子委托,鲁茂亮临危受命,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迅速打出了“海亮班”的牌子,喊出“质量立校”的口号。“我们招了第一批两个班的学生,”说到这里,他有些动情,“校园里终于又热闹起来了。”

随后,五十五中的师资、海亮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以及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开始陆续嫁接到后坝分校,学校的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

九(18)班的杨雅馨是首批“海亮班”学生。这个父母工作辗转多地、曾在湖北浙江读书的女孩,最终在这里找到了“安静的力量”。“这里很特别,大家都很自律,秩序感很强,”即将中考的她眼神坚定,“我参与了学生管理,感觉每天都在进步。”她目前的成绩稳居班级前列,中考的目标分是700分以上,梦想将来能考上香港大学。“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是这里的学习给了我这份信心。”

过去三年,后坝分校在面临解散的窘境下脱颖而出,实现了逆风翻盘。2023年级、2024级海亮班重高录取率达100%,700分以上人数从2022年的0人,到2023年的4人,再到2024年的13人,实现高分段人数爆发式增长,稳居播州区30所同类学校第一,海亮班也因此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优质教育品牌,家长满意度达98%,吸引了金沙、仁怀等周边县市大量生源前来报考。

“如果让我们敞开招生,我们后坝分校一届就能够招到1000名学生!是海亮挽救了这个学校,给了我们农村薄弱校希望。这份情,不能忘。”鲁茂亮说这些话时,望向窗外热闹的操场,脸上是三年艰辛沉淀下的满足。

收获屏幕那端的“光”

八(14)班一位学生的笔记本上,有一句他写给远方老师的话:“在云端与清北朋辈导师相遇,是我求学路上最珍贵的礼物……感谢海亮搭起的数智桥梁,让远方的光穿透屏幕照亮我们。”

这道“光”,是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赵顺芳。每周一节线上课,她通过海亮科服的“优质生源班清北榜样引领”项目,与遵义的五十多名学生紧紧相连。课堂上,她拆解难题逻辑清晰;课堂下,她耐心回应每一个困惑的留言。

“我们之间像搭了一座桥,”赵顺芳在她的教学心得中写道,“年龄相近,经历相似,他们更愿意听我们这些‘过来人’的话。距离感打破了,心扉更容易敞开。”她教授的远不止解题技巧,生涯规划、心理韧性、高效学法、学科前沿……她用朋辈的经验,回应着山区孩子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

除了赵顺芳,还有另外三位清北导师曾专程飞到遵义,与八(14)班的孩子面对面。短暂的相聚,点燃了更深的渴望。“他们聪明又刻苦,”导师孙一鹏回到杭州后感慨,“缺的或许只是有人坚定地告诉他们:‘你们完全可以走得更远。’”

班长杨晋鹏感受到了班级的变化:“我们更主动了,要做学习的主人!”而赵顺芳,在忙碌的学业与备课间隙,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看着他们一点点突破瓶颈,眼里有光,那种力量感,无可替代。”

教师韩佳们的“新地图”

学生的蜕变背后,是教师队伍的悄然生长。历史老师韩佳参加了2024年夏天在浙江海亮教育园本部的培训。“触动很大,”她坦言,“海亮的老师知识面广,更专注于学术研究,那种敬业和勤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次培训,为她打开了职业规划的新地图。

遵义五十五中海亮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团队入驻三年,不遗余力地引入海亮“海纳研习”、“三新”课程、校际结对、跟岗学习、心理健康培训、“明德兴教”奖教金等优质产品和资源,助力教师发展,全方位提升学校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构筑数智时代基础教育新样态,实现海亮教育和五十五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我们派了多批教师到浙江海亮教育园本部进行实地培训,并跟海亮教育旗下新昌南瑞实验学校结对,有6名干部到那边去跟岗学习。我们还引入“海纳研习”数字平台,组织学科教师参加线上培训,这些都大大促进东西部教育理念的碰撞,也让我们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水平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于庆锋校长表示,通过绩效激励、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等措施,五十五中的教学教研生态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教育教学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观。

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政府和海亮集团乡村振兴合作项目签约,这标志着位于东海之滨的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和地处西南边陲的遵义五十五中正式开启合作办学的大门。自此,一段东西部教育资源无缝衔接、教育科技企业和公办学校协力破解教育公平难题的佳话生动上演。

当清晨的跑操声再次响起,值日组长姚湘凝在司令台上诵读“学生自治新篇”;后坝分校的杨雅馨在书桌前为700分的目标奋笔疾书;八(14)班的学生在线上与赵顺芳探讨着未来的可能……这些日常的碎片,汇聚成一股静水流深的力量。它讲述的是关于信任、放手、点燃和连接的故事——当教育的核心回归到“人”的成长本身,即使身处洼地,也能听见生命拔节的回响。这场东西协作的实验,其价值或许就在于:它可以让一所面临解散风险的学校“凤凰涅槃”,让一群孩子的未来有了更辽阔的坐标,让越来越多真正的教育者在生动的实践中触摸到那束名为“可能性”的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亮科服助力!遵义校园逆袭,学子逐梦路更宽,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