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食烹饪

台湾特色碗粿,遵循古法手工制作,本地人难忘的古早味

 

在宝岛台湾的美食版图中,有一款极少被提及的传统米食,它就是本地人记忆深处的古早味碗粿。说起碗粿大家可能都很陌生,它其实是我们熟知的碗糕,是由大米研磨成浆作基底,搭配猪肉、虾米、香料蒸制而成。制作工艺复杂且用料讲究,只需一口就能梦回古早。

台南这家碗粿老字号,三代传承,遵循古法,飘香七十载,征服了一代又一代本地人的胃口。店主吴大叔每天都跟早餐店一样早起,摊头凌晨5点便开始飘出香气,为很多人的第一餐补足元气。

碗粿的核心在于米浆的调制,选用质地更优的在来米现磨现做,舍得花心思和时间料出谷物的精华。随后把沸水掺到磨好的米浆中稀释,这一步又叫打米浆。因为制作的难度较大,讲究的老板一般都会亲自操棍上阵,他需根据经验判断进行把控,多一分少一点都会影响碗粿的成型,只有调成像牛奶一样乳白丝滑才算上乘。光是手工现磨米浆,每天就要多花两个小时。

瘦肉是碗粿的主要肉馅,师傅将其切条后顺势改丁,为碗粿增添丰富层次口感。碗粿用到的第二肉馅,就是台湾人都熟悉的肉燥。先用猪板油丁率先开炸,让肉燥的口感更加软嫩。炒香后再加入肥瘦相间的肉丁混合烹调,精准的比例搭配和独特的煽炒手法,让肉燥色泽饱满油光亮,仿佛是味蕾的魔法杰作。最后将其捞出,放进酱油桶中继续熬煮。

美味的肉燥离不开葱头酥的加持,一份缺少了葱头酥的肉燥,犹如泡面缺了调料包枯燥无味。成型的肉燥色香味俱佳,它是白米饭的最佳搭档。一个个挂满岁月痕迹的瓷碗被摆出,它们凸显了老板遵循传统工艺的决心。为了把空间最大化,师傅巧妙的进行堆叠摆放,然后将准备好的食材依次摆入。

碗粿分为甜和咸两种口味,而由肉燥、瘦肉、虾仁组成的底料,则是咸碗粿不能缺少的"调味剂",更是碗粿风味独特的金不换。肉码分配好后占去了三分一空间,看得见的大块吃得就是实在。随后用打好的米浆把碗的缝隙填满,下料大方的老板要看到每一碗都溢出才肯罢休。乳白的米浆与深褐的酱汁交融,宛如冰淇淋般丝滑诱人,让人看着倍感亲切和舒适。

为了让米浆和配料充分融合,开蒸前还要用勺子将其搅匀,米浆的色泽也紧随淡下,这是美味在呼吸的信号。看似简单的蒸制过程却是要出动到螺丝来固定,以此达到高压锅的蒸制效果。时间一到要先将压力泄掉,接着才能安全解开锁扣。汹涌澎湃的米香冲破出炉的禁锢,瞬间弥漫着整个空间既浓郁又芬芳。

一盘盘憨厚敦实的碗粿登场,散发着最纯朴的谷物清香,把米浆的朴实无华演绎成舌尖艺术。在当地碗粿常见于早餐和宵夜,人们更乐意搭配浓稠酱汁一块吃,这是他们所钟爱的古早味。

一份碗粿的售价为35新台币,质地细腻绵密,入口软糯Q弹,拥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温暖舌尖,带给人们无比幸福和满足。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台湾特色碗粿,遵循古法手工制作,本地人难忘的古早味,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