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生后,本着想给儿子一个 不用一生去治愈的童年 的幻想,着实啃了不少育儿书。
当然,道理懂了很多,生活还是不可能完美。
不过,反复读书的好处还是很明显,书中的每个点,都在触动我内在的根本性转变。
儿子现在7岁了,我们可以很好地沟通,关系很融洽。
所有育儿书的本质,都是基于看待人和教育的理念革新,延伸出的新观念和技巧。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本质上正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差异,所以不停地阅读,可以更新我们看待生命和教育的观念。
不过,读了这么多后,我发现,与其不停地读,不如一本本吃透,从读到做,把观念和技巧真正落实到生活中。
如果你也想这么做,那么推荐你吃透这本:《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此书是安心基于P.E.T.(父母效能训练)理念撰写,融合了心理学、沟通技巧与自我成长的核心思想。全书围绕“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六大原则展开,倡导父母通过“在背后带领”的方式,实现与孩子的平等沟通与共同成长。
书中最打动我的三个核心认知:
1、从控制到引领
颠覆了传统家长“教育者”角色,强调父母需退后一步,以观察者视角支持孩子成长。父母不是“教育者、控制者”,而是“陪伴者、支持者、引导者”。当然这并非放任,而是通过信任与尊重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2、打破代际循环
许多越界行为源于原生家庭的代际传递。由于我们习惯了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和控制,也无意识地将这种教育延续。唯有觉察并自我负责,才能终结这种代际循环。
3. “养育观的革新 ”
从“完美”到“完整”:接纳父母与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双方在真实中共同成长。
从“教育”到“爱”:孩子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看见。“一个被接纳的孩子,会自我教育,发展出健康人格”。
基于以上核心理念,书中的每一章,都以举例的方式给出了具体的做法技巧。
不越界——看见投射、守护界限,第三方调解
不评判——倾听和表达真实感受
负责任——课题分离、自我负责
无伤害——非暴力沟通,去掉攻击性
一致性——做真实的自己,无条件养育
自我调整——正念转念,自我成长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不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自我疗愈之书。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理想的孩子”,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如果我们没能拥有美好的童年,那就跟着孩子,把自己再养一遍。
允许我们自己成为自己,允许孩子成为孩子,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过50本育儿书后,我最推荐这本,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