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育儿亲子

硚图荐书| 除了知识、耐心和爱,亲子间如何实现有温度的教育?

 

【来源:硚口区图书馆】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深远的羁绊,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与整个世界相处的模样,就像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而亲子关系正是这复杂人际关系的起点。

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对抗是被动且隐秘的,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压力,正悄悄影响着他们的成长。除了给予知识、耐心和爱,家长该如何打破这种隐性的隔阂,用更有温度的方式搭建起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桥梁?《有温度的教育:陪孩子长大的51封书信》这本书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什么是有温度的教育

父母在孩子出生时大多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往往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所以很多家长极易走入“放养”或者“圈养”的两个极端。虽然《家促法》提出了家庭教育的相关要求,但是怎么陪伴、怎么言传、怎么引导和教育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很多家长。

理解教育的本质

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时引导孩子反思自身的学业与人生,理解父母的教育初衷,进而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陪伴”,即在陪伴中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温暖孩子、引导孩子。

寻找合适的沟通方式

面对面沟通的实时性较强,当双方都有情绪时,情绪难免透过语言流露极易引发语言冲突。通过书信沟通,一方面冲动的情绪可以在缓慢的书写过程中得到缓冲;另一方面,书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梳理自身情绪和理解对方感受的过程,双方的沟通就会变得较为理性而全面。在书信中即使有责备的表达也会因为包含了前因后果的解释而更易被对方理解。

做到有温度的陪伴

接送孩子、陪孩子一起吃饭、外出旅游、书信交流等只是陪伴的形式,而陪伴真正的意义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心灵的呼应。只要父母能看见孩子的努力、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让孩子理解自己对孩子的爱,就都是有温度的陪伴。

《有温度的教育:陪孩子长大的

51封书信

本书以一个家庭中女儿和妈妈的书信、文章为案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理论分析,阐述了家庭教育的立足点(和谐、温暖的家)、家庭教育的着力点(陪伴)和方式方法。全书既有提纲挈领的家庭教育目标、方法,又有围绕目标和方法的具体案例及启示分析,既能帮助广大家长找到家庭教育直接可参考的实例和理论依据,又为困惑中的孩子提供可借鉴的自我调适方法。结合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希望从广度和深度来说明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呈现一幅全景式的家庭教育概图,为广大家长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硚图荐书| 除了知识、耐心和爱,亲子间如何实现有温度的教育?,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