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育儿亲子

为人父母,再忙也要看的9本家庭教育、育儿书,助你摆脱养娃焦虑

 

养娃这几年,我常蹲在小区楼下和其他家长聊天。有人说“昨晚又被娃气到失眠”,有人说“辅导作业时差点掀桌子”,还有人叹气“明明掏心掏肺对孩子,他却总说‘你根本不懂我’”。

当父母是这世上最特殊的职业——没有面试、不用考核,甚至连“试用期”都没有,直接“无证上岗”。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却总在摸索中犯错、后悔、再试错。

为什么我们明明很爱孩子,却总在育儿路上磕磕绊绊?

当“无证上岗”遇上“终身考核”,我们缺的到底是什么?

记得有次带娃打疫苗,排队时听到两位奶奶聊天:“现在养孩子和我们那会儿可不一样,以前吃饱穿暖就行,现在要懂心理、会沟通,还得跟着孩子一起学。”

这话扎心却真实。《中国家庭教育报告》显示,超80%的父母认为“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事”。难在哪儿?不是体力,是“不会”——不会处理孩子的情绪崩溃,不会解释“为什么不能玩手机”,不会在鼓励和规则间找到平衡。

更矛盾的是:当老师要考教师资格证,当医生要读八年医学院,连开出租车都得先学交规;可当父母呢?从怀孕到孩子出生,我们唯一的“培训”可能只是医院发的一本《育儿指南》,剩下的全靠“摸着石头过河”。

有位妈妈跟我讲过她的经历:孩子3岁时总爱扔玩具,她觉得“这是故意捣乱”,每次都严厉批评。直到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才知道,那是孩子在探索“空间感”——扔玩具时,他在观察“东西掉下去会响吗”“扔远了能捡回来吗”。

“要是早知道这些,我就不会吼他了。”她红着眼圈说。

原来,我们缺的不是爱,是“懂孩子”的能力。

育儿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

这两年我陆陆续续读了20多本育儿书,最大的感受是:那些让我们焦虑的“育儿难题”,早就被无数专家、学者、有经验的父母写进书里了。

比如《父母的语言》里提到的“3000万词汇鸿沟”——0-3岁时,高知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听3000万个词,这些词不仅影响语言能力,更会塑造大脑的学习区域。书里教了具体方法:和孩子说话时多描述细节(“你看这朵花是粉色的,花瓣像小裙子一样”),少用命令句(“不许乱跑”换成“慢慢走,前面有台阶”)。我试了一个月,发现娃突然爱问“为什么”了,话也变多了。

再比如《捕捉儿童敏感期》。很多妈妈头疼“孩子2岁突然变得‘不可理喻’”:玩具必须摆成特定顺序,吃饭要自己拿勺子哪怕撒得到处都是。其实这是“秩序敏感期”和“手的敏感期”在作怪——孩子通过重复、固定的动作建立安全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世界。书里建议“不打断、不代替”,我照着做后,娃的脾气反而越来越稳定了。

还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的案例更接地气:孩子不肯写作业怎么办?作者没有“盯着写”,而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业时间表”,完成后奖励10分钟自由时间;孩子被同学欺负了怎么办?不是教“打回去”,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为什么推你”“下次可以怎么说”。这些方法我用在自家娃身上,真的管用!

最近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更被老一辈教育家的智慧打动。他说“孩子是活的,教育方法也要活”,强调“游戏是孩子的工作”“积极鼓励比消极惩罚好”。书里有个细节:孩子摔倒了,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都怪地板!”陈先生却建议蹲下来问“宝宝疼不疼?自己能爬起来吗?”——既共情情绪,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这些书不是“育儿圣经”,但它们像一盏盏灯,帮我们看清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找到更科学、更温和的解决办法。

那些被书“点醒”的父母,后来都怎么样了?

小区里有位二胎妈妈,以前总说“老大太皮,老二太黏,我快疯了”。后来她读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学会“情感引导”——孩子哭闹时不吼不骂,而是蹲下来问“你是不是因为没买到玩具难过?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孩子抢妹妹玩具时,不是直接批评,而是说“你可以和妹妹商量‘我玩5分钟就给你’”。现在她常笑着说:“原来孩子不是故意气我,是我没听懂他的‘潜台词’。”

还有位爸爸,以前觉得“教育是妈妈的事”,后来读了《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才意识到“爸爸的缺席会让妈妈更焦虑,孩子更叛逆”。现在他每天下班陪娃玩20分钟,周末带娃去公园踢球,最近娃逢人就说“我爸爸是超人”。

这些改变不是“突然变好”,而是父母先“成长”了,孩子才跟着“长大”。

最后想问问你:今天,你为“父母”这个职业充过电吗?

前几天整理书架,看到娃1岁时买的《育儿百科》,书角都翻卷了。突然想起新手妈妈时的自己——娃发烧到38.5℃就慌着送医院,现在知道“38.5℃以下可以物理降温”;娃第一次说“我讨厌你”时躲在厕所哭,现在会笑着问“你是因为我不让你吃冰淇淋生气吗?”

育儿这条路,没有“完美父母”,只有“不断学习的父母”。

你最近一次因为育儿问题失眠是因为什么?是孩子叛逆顶嘴?写作业磨磨蹭蹭?还是你自己情绪失控后后悔?

不如今晚睡前翻两页育儿书吧——不是为了“养出完美孩子”,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毕竟,我们和孩子,本就是彼此的“成长合伙人”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人父母,再忙也要看的9本家庭教育、育儿书,助你摆脱养娃焦虑,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