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天天跟孩子说“要爱护小动物”“要善良”,可他要么左耳进右耳出,要么看到路边的小鸭子还想伸手去拽尾巴?不是孩子不懂,是我们的“说教”太抽象,没走进他的心里。
其实,生命教育的关键不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而是“让孩子看见生命的温度”。就像《让路给小鸭子》里的故事——马拉先生和马拉太太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宝宝找家,从水里找到森林,又从森林找到城市,每一次拒绝都不是“挑剔”,是像孟母三迁一样,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港湾。当它们带着宝宝过马路时,麦克警察停下汽车,挥手让它们先过,这不是“表演”,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这些具体的场景、真实的情感,比我们说100遍“要善良”更能让孩子记住。
那怎么用这本绘本带孩子读懂“尊重生命”?其实故事里藏着三个“活教材”,你可以这样挖:第一,看鸭妈妈的“挑剔”——当孩子问“为什么它们不随便找个地方住?”,你可以说“就像你小时候,妈妈给你选奶粉要挑安全的,选幼儿园要挑离家近的,小鸭子的爸爸妈妈也想给宝宝最好的”,让孩子明白“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被用心对待”。第二,看警察的“帮忙”——当孩子看到汽车停下来的时候,你可以问“如果你是司机,你会等小鸭子吗?”,引导他思考“善意不是命令,是主动为别人着想”。第三,看作者的“认真”——告诉孩子,作者为了画好鸭子,特意养了几只在家里,观察它们的羽毛、动作,甚至跟着它们学飞,“就像你学画画要观察树叶的形状,学骑自行车要练平衡,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选绘本给孩子做生命教育,千万不要选“口号式”的,要选“有温度、有细节、有共鸣”的。就像《让路给小鸭子》,它有让孩子身临其境的鸟瞰镜头——跟着小鸭子飞过高楼,俯瞰城市,孩子会觉得“我好像和它们一起找家”;它有真实的生活细节——鸭子扎进水里找食的动作,羽毛在风里抖动的样子,孩子会说“就像我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鸭子一样”;它还有情感共鸣的结尾——马拉先生和太太终于团聚,带着宝宝在湖里游泳,就像我们一家人生日聚会时的样子,孩子会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这样的绘本,孩子才会愿意反复读,才会把里面的道理记在心里。
下次给孩子讲生命教育,试试这三步:先跟他一起读《让路给小鸭子》的故事,让他指着画面说“这是马拉太太”“那是麦克警察”;然后问他“你觉得鸭妈妈为什么要找那么久的家?”“如果你是警察,你会帮小鸭子吗?”;最后跟他聊“今天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帮小朋友?”“明天看到小鸭子,我们要不要轻轻走过去?”。不用急着让孩子说“我要善良”,只要他能从故事里感受到“生命很珍贵”“善意很温暖”,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空地,你种什么,它就长什么。与其用“说教”浇灭他的好奇心,不如用一本有温度的绘本,在他心里种下“尊重生命”的种子。等他长大,这颗种子会发芽,长成一棵大树,让他学会用善意对待每一个生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教孩子尊重生命?这本70年经典绘本,比你说100遍“要善良”管,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