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汽车知识

保姆级攻略!最全汽车保养方法

 

汽车保养如同呵护一位亲密伙伴,精心照料才能让它长久陪伴并保持良好状态。从日常检查到定期深度保养,从不同季节的针对性维护到良好驾驶习惯的养成,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汽车保养的方方面面。

一、日常检查

(一)轮胎检查

胎压监测:胎压是轮胎的关键指标。每月至少使用胎压计检查一次轮胎气压,参考车辆用户手册或车门框上标注的标准胎压值,让胎压保持在正常范围。胎压过高,轮胎接地面积减小,抓地力降低,且易爆胎;胎压过低,轮胎变形增大,滚动阻力增加,不仅费油,还会加速轮胎磨损。如今部分车辆配备了胎压监测系统,能实时显示胎压情况,但直接用胎压计检查更精准。磨损观察:定期查看轮胎花纹深度,可用硬币简单测试。将硬币插入轮胎花纹,若能看到硬币上的数字,说明花纹深度不足 1.6 毫米,需及时更换轮胎。同时,留意轮胎侧壁有无裂纹、鼓包或异常磨损。若发现一侧轮胎磨损严重,可能是四轮定位有问题,要及时检修。清理异物:每次出行后,检查轮胎花纹中是否嵌入石子、玻璃渣等异物,及时清理,防止异物损坏轮胎,降低行驶时的噪音和震动。轮胎换位:每行驶 5000 - 10000 公里进行一次轮胎换位,使轮胎磨损更均匀,延长使用寿命。换位方式可参考车辆手册,常见的有交叉换位和前后换位。

(二)油液检查

机油:机油堪称发动机的 “血液”。冷车状态下,抽出机油尺,用纸巾擦干净后再插入,拔出查看机油液位,应在机油尺的 MIN(最低) - MAX(最高)刻度之间。机油颜色正常为琥珀色,若变黑、变稠或呈乳白色(可能进水),需及时更换。同时,按车辆手册推荐的周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矿物油一般每 5000 公里更换,半合成机油 7500 公里,全合成机油 10000 公里甚至更长,具体依车辆使用环境和状况调整。刹车油:刹车油关乎行车安全,需定期检查。观察刹车油壶上的刻度,液位应在规定范围内。刹车油易吸水,含水量超 3% 时,沸点降低,影响刹车性能,必须更换。一般每两年或行驶 40000 公里更换刹车油,频繁刹车或在潮湿环境使用的车辆,要提前检查更换。冷却液:检查冷却液储液罐液位,保持在 MAX(最高)和 MIN(最低)标记之间。冷却液颜色正常鲜艳,若变浑浊、有杂质或泄漏,需及时补充或更换。每两年或 40000 公里左右更换冷却液,不同品牌冷却液不能混用,避免化学反应损坏冷却系统。玻璃水:玻璃水用于清洁挡风玻璃,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玻璃水。冬季用防冻型玻璃水,防止结冰损坏水箱和喷水电机。日常检查玻璃水液位,及时添加,保证随时有足够玻璃水清洁挡风玻璃,确保良好视线。变速箱油: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对变速箱油的要求不同。手动变速箱油更换周期较长,一般每 5 - 10 万公里检查更换;自动变速箱油更换周期较短,通常每 3 - 6 万公里更换,具体参考车辆手册。变速箱油液位可通过油尺或检查孔查看,油质变差、变黑或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三)灯光与电气系统检查

灯光检查:每周检查车辆所有灯光,包括大灯(远光、近光)、雾灯、转向灯、刹车灯、倒车灯等。可在夜晚或地下停车场,一人在车内操作灯光开关,另一人在车外观察灯光是否正常亮起,亮度是否足够,闪烁频率是否正常。若发现灯光不亮或异常,及时更换灯泡或检查电路。雨刷器检查:定期检查雨刷器胶条,若胶条老化、开裂或刮水不干净,会影响雨天视线,需及时更换。每次使用雨刷器前,确保挡风玻璃上无杂物,避免划伤胶条。同时,定期添加玻璃水,让雨刷器更好工作。电瓶检查:检查电瓶外观有无鼓包、漏液,接线柱是否松动、腐蚀。非免维护电瓶,要检查电解液液位,不足时添加蒸馏水。用万用表测量电瓶电压,车辆启动前电压应在 12.6V 左右,启动后在 13.5 - 14.5V 之间。若电压过低,可能电瓶需充电或更换。长时间停放车辆,每隔一段时间启动车辆给电瓶充电,或断开电瓶负极,防止亏电。

二、定期保养

(一)发动机保养

空气滤清器更换:空气滤清器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保护发动机。每行驶 10000 - 15000 公里检查空气滤清器,若滤芯脏污堵塞,及时更换。在灰尘多的环境行驶,更换周期需缩短。更换时,打开空气滤清器外壳,取出旧滤芯,清洁外壳后装上新滤芯,确保安装紧密,防止未过滤空气进入发动机。节气门清洗:节气门控制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长时间使用会积累污垢,影响进气量和发动机性能,导致怠速不稳、油耗增加等问题。每 2 - 3 万公里清洗一次节气门,可将节气门拆下用专用清洗剂清洗,也可采用免拆清洗方式,但拆下清洗更彻底。清洗后需用专业设备进行节气门匹配,让发动机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火花塞更换:火花塞负责点燃发动机内的混合气,其状况影响发动机点火效果和动力输出。普通镍合金火花塞使用寿命 2 - 3 万公里,铂金火花塞 4 - 6 万公里,铱金火花塞 6 - 10 万公里,依车辆使用情况和火花塞材质确定更换周期。更换火花塞时,使用专用工具按规定扭矩拧紧,避免过紧或过松影响点火和发动机性能。发动机舱清洁:定期清洁发动机舱,防止灰尘、油污堆积影响散热,引发故障。可用湿布擦拭发动机表面、电瓶、保险盒等部件,避免水进入电器元件。对于顽固油污,使用发动机舱专用清洗剂,喷在油污处,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再用湿布擦净。清洁后,待发动机舱完全干燥再启动车辆。

(二)底盘与悬挂保养

底盘检查:定期将车辆举升,检查底盘部件。查看底盘有无刮擦、变形,螺丝是否松动,各部件连接处橡胶套有无老化、开裂。特别是经常行驶在路况差的道路,更要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故障扩大。悬挂系统保养:检查减震器是否漏油,按压车身四角,若车辆回弹缓慢或有异常晃动,可能减震器性能下降。检查悬挂弹簧有无变形、断裂,悬挂臂球头、拉杆球头等部件间隙是否正常。定期给悬挂系统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保持部件灵活,减少磨损。四轮定位与动平衡:车辆行驶一定里程或出现跑偏、轮胎异常磨损等情况,需做四轮定位。四轮定位调整车轮参数,使车辆行驶更稳定,减少轮胎磨损。每次更换轮胎或补胎后,要做动平衡,防止车轮高速旋转时抖动,影响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三)制动系统保养

刹车片检查更换:刹车片是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定期检查厚度。一般刹车片厚度小于 3 毫米时需更换。日常驾驶中,若踩刹车有异响、刹车距离变长或感觉刹车变软,可能刹车片磨损严重,要及时检查。更换刹车片时,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确保与车辆型号匹配。刹车盘检查:检查刹车盘磨损情况,表面应平整光滑,若有明显沟槽或磨损不均,需修复或更换。刹车盘磨损极限一般为 2 毫米左右,超过极限必须更换。更换刹车盘时,同时更换刹车片,保证制动效果。刹车系统清洗:刹车油使用久了会变质,含有杂质,影响刹车性能。每两年左右清洗刹车系统,用专用设备将旧刹车油排出,加入新刹车油,清洗过程中不断踩刹车,让新油充满整个刹车系统,确保刹车油清洁,提高刹车可靠性。

三、季节性专项保养

(一)夏季保养重点

空调系统保养:夏季空调使用频繁,提前保养空调系统。先更换空调滤清器,防止灰尘、花粉等进入车内,影响空气质量。再对空调系统进行深度清洗,包括蒸发箱、风道等,去除污垢和霉菌,提高制冷效果,减少异味。检查空调制冷剂压力,不足时添加,确保空调正常制冷。轮胎保养:夏季气温高,轮胎气压会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容易爆胎。适当降低轮胎气压,比标准气压低 0.1 - 0.2bar。定期检查轮胎温度,长时间高速行驶后,若轮胎温度过高,停车休息降温,避免泼水降温,防止轮胎损坏。同时,检查轮胎磨损和老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散热系统检查:检查水箱、冷凝器等散热部件表面是否有杂物堵塞,如柳絮、昆虫尸体等,及时清理,保证散热效果。检查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风扇皮带是否松动、老化。冷却液不足时及时添加,防止发动机过热。

(二)冬季保养重点

更换防冻玻璃水:冬季气温低,普通玻璃水易结冰,损坏水箱和喷水电机。提前更换防冻型玻璃水,根据当地最低气温选择合适冰点的产品,确保玻璃水正常使用,随时清洁挡风玻璃。蓄电池保养:低温会降低蓄电池性能,冬季前检查蓄电池电解液液位和密度,不足时添加。用湿布清洁电瓶接线柱,防止腐蚀。启动车辆时,若感觉启动无力,可能蓄电池电量不足,及时充电或更换。长时间停车,可将蓄电池拆下,放在温暖室内保存,定期充电。暖风系统检查:检查暖风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暖风出风口是否出风、温度是否正常。检查暖风水箱是否漏水,若有漏水,及时维修。清洁暖风风道,防止灰尘和异味吹出,影响驾驶体验。更换冬季轮胎:在经常下雪或路面结冰地区,冬季可更换雪地胎或防滑胎。雪地胎采用特殊橡胶配方和花纹设计,在低温和冰雪路面有更好抓地力和操控性,提高行车安全性。若不更换雪地胎,要确保轮胎花纹深度足够,必要时安装防滑链。

四、驾驶习惯与车辆损耗

(一)良好驾驶习惯

平稳驾驶: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平稳起步和加速,合理利用车辆惯性滑行。这样能减少发动机、变速箱、刹车系统等部件磨损,降低油耗,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例如在城市道路行驶,提前预判路况,避免不必要刹车和加速。合理载重:不超载行驶,车辆超载会增加发动机、悬挂、轮胎等部件负担,加速磨损,影响操控性和安全性。严格按车辆额定载重载人载货。避免长时间怠速:长时间怠速时,发动机燃烧不充分,易产生积碳,增加油耗,还会污染环境。停车等待超 30 秒,可挂 N 挡拉手刹,减少变速箱负荷;停车超 2 分钟,建议熄火。定期跑高速:车辆长期在市区低速行驶,发动机易产生积碳。定期跑高速,让发动机在高转速下运转,可有效清除部分积碳,保持发动机良好性能。每月安排一次高速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不良驾驶习惯及危害

冷车大油门:冷车启动时,机油未充分润滑发动机各部件,此时大油门加速,会加剧发动机磨损,缩短发动机寿命。应在冷车启动后,让车辆怠速运转 30 秒至 1 分钟,待发动机转速稳定后再缓慢行驶,边走边热车。长期低油量行驶:车辆燃油泵靠燃油冷却,长期低油量行驶,燃油泵易因散热不良损坏。同时,油箱底部杂质可能被吸入燃油系统,影响发动机工作。尽量在油量剩余四分之一时加油。过减速带不减速:高速通过减速带,车辆悬挂系统、轮胎和轮毂会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减震器损坏、轮胎鼓包、轮毂变形等问题。经过减速带时,提前减速,缓慢通过。频繁换挡:手动挡车辆行驶中频繁换挡,会增加变速箱磨损,影响换挡平顺性。应根据车速和路况合理换挡,保持发动机在经济转速区间运行。

五、常见保养误区

(一)机油更换周期误区

很多人认为全合成机油一定能行驶 10000 公里甚至更长才更换,这不准确。机油更换周期不仅取决于机油类型,还与车辆使用环境、驾驶习惯等有关。若车辆常在拥堵路况行驶、频繁短途行驶或驾驶风格激烈,全合成机油更换周期应适当缩短,可能 7000 - 8000 公里就要更换,以保证发动机良好润滑。

(二)过度洗车

频繁洗车,特别是每周机械洗车超 2 次,会加速车漆老化。洗车时,洗车工具和清洁剂可能刮伤车漆,阳光直射下车身残留水滴形成凸透镜效应,也会加速车漆氧化。一般每 1 - 2 周洗一次车即可,若车辆脏污不严重,可用湿布擦拭。

(三)燃油添加剂使用误区

部分车主盲目使用燃油添加剂,认为能提升发动机性能、降低油耗。实际上,不同车型发动机对燃油添加剂需求不同。直喷发动机可使用含聚醚胺(PEA)成分的燃油添加剂,能有效清除积碳;但对于部分缸内直喷(GDI)车型,含聚异丁烯胺(PIBA)的添加剂可能会导致进气门积碳,使用前需了解车辆发动机类型和适用添加剂。

(四)四轮定位误区

有些车主认为车辆只要行驶就需定期做四轮定位,这是误解。四轮定位主要解决车辆跑偏、轮胎异常磨损等问题,若车辆无这些症状,原厂四轮定位参数最精准,随意做四轮定位可能破坏原有参数,导致新问题。只有在车辆发生碰撞、更换悬挂部件或出现明显跑偏、轮胎异常磨损时,才需做四轮定位。

汽车保养是系统工程,涵盖日常检查、定期保养、季节性维护、良好驾驶习惯养成以及避免保养误区等方面。只有全面、科学地保养汽车,才能让爱车始终保持良好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为你的出行保驾护航。每位车主都应重视汽车保养,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保养计划,让爱车陪伴你走过更多美好旅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姆级攻略!最全汽车保养方法,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