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直接掀桌子了,不搞专用的AI架构了!
搞了七年的昇腾,从910到910C,在大模型时代面前显得有些尴尬。
双精度浮点运算?
科学领域的精细模拟?
图形渲染?
这些它都玩不转。
开发者们早就习惯了CUDA的舒适圈,谁又愿意费劲去重写一套CANN代码呢?
这就是现实!
什么意思?
就是现场把CUDA的指令,直接转换成华为自己的代码来执行。
这操作有人看不懂,腾讯的人就吐槽过,说这就像“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发动机”,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但华为就这么干了!
派人驻场,进驻百度和讯飞,手把手地帮着改代码,硬啃PyTorch的适配问题。
先用兼容CUDA的方式把人用起来,船先开起来再说。
昇腾这个东西,在一些专用AI领域,比如推理,效率确实高,功耗也低,算得上是个“狠角色”。
但它的问题也摆在明面上,通用性是个大短板!
图像处理能力有限,复杂的模拟计算也搞不定。
它就像一个偏科生,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那个赛道里称王称霸。
现在训练那些千亿参数的大模型,整个市场基本都是英伟达的天下。
英伟达的王牌就是它芯片无与伦比的灵活性,靠着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什么任务都能驾驭。
当然代价也不小:设计复杂,功耗巨大,像个“电老虎”。
在某些特定场景的能效上,它未必能干得过昇腾。
为什么非要“弃专攻通”?
这背后的原因,刀刀见血。
市场困局是第一层。
专用芯片赢不了全局战争。
昇腾在一些细分市场里做得再好,终究是在一个小池塘里扑腾。
数据中心、云计算、复杂的图形处理和科学计算……这些才是广阔的天地!
这片市场需要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行的通用GPU。
这块蛋糕拿不下来,华为就只能当个“配角”。
专用芯片曾经的“护城河”,现在反而成了走向大舞台的“枷锁”。
昇腾顶着制裁,在国产替代的赛道上硬是冲了出来,今年的市场份额直逼40%;自研的EDA工具,让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压到了15%左右。
甚至用384颗芯片堆出了一个超节点,算力据称可以达到英伟达GB200的1。7倍。
硬件基础,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缺的,就是那把打开生态大门的钥匙!
看看美国的技术封锁,今天掐断H100,明天禁止A100,后天再给你卖个阉割版……我们的科技命脉,难道要永远看别人脸色?
华为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一个代表,体量、资金、技术储备都有了,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只有手里握着真正自主可控的高性能通用GPU,面对别人的“卡脖子”,我们才有底气说不!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选择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为昇腾:AI时代背水一战,死磕通用GPU!战略大反攻?,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