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商业化的激烈角逐中,九家国内科技大厂已形成三大梯队,各自朝着“AI正循环”的目标奋力前行。所谓“AI正循环”,即通过技术投入实现产品创新,进而带来营收增长,再反哺研发,形成良性发展闭环。而不同梯队的站位,正反映出它们在变现能力与商业化进程上的显著差异。
第一梯队的百度、阿里、腾讯和华为,已然将AI锻造成拉动营收的强劲引擎。百度自传统广告业务增速放缓后,果断押注AI与云计算。随着文心大模型与云服务深度融合,百度智能云迎来爆发。2025年Q1,其非在线营销收入同比激增40%,智能云增速更是超越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国际巨头。价格亲民的文心大模型、汇聚近百种主流模型的千帆平台,以及实现技术突破的昆仑芯,共同构成了百度AI商业化的“三驾马车”。
阿里则将AI增长动能注入云智能集团。2025年Q1,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8%,AI相关产品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通义千问大模型的开源策略成效显著,全球超3亿次的下载量,催生出10万个衍生模型,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正逐步转化为阿里云的商业价值。同时,AI编码助手通义灵码也实现了强劲的收入增长。
腾讯虽未公布AI业务具体数据,但AI已深度渗透到广告、游戏等核心业务。2025年Q1,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游戏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背后都离不开AI技术的强力支撑。华为虽未上市,但其在ICT基础设施和云计算领域的AI布局成绩亮眼。盘古大模型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落地,政务、工业、金融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第二梯队的快手、字节和美图,正通过AI为主业提效或打造爆款应用崭露头角。快手的可灵AI在2025年Q1营收超1.5亿元,不仅在广告营销等领域广泛应用,还深度赋能电商业务,AI自动生成的直播切片和短视频GMV实现大幅增长。字节凭借超20款AI应用全面布局赛道,ByteBrain技术三年节省成本超10亿元。美图则将AI融入产品,“美图设计室”成为收入增长的新引擎,推动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丰收。
科大讯飞和昆仑万维组成的第三梯队,目前仍处于投入期。科大讯飞依托星火大模型构建“1+N”体系,虽拉动营收增长,但高额研发投入导致阶段性亏损。昆仑万维在AI音乐、短剧等领域积极探索,AI短剧应用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可观,展现出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AI不仅为大厂带来实际营收,更在资本市场释放出巨大“想象力”。从美图股价翻倍,到百度、昆仑万维发布大模型后的股价飙升,每一次AI领域的重磅消息,都能点燃市场热情。即便尚未实现盈利,AI赋予这些企业的未来想象空间,已然成为它们在商业版图上的重要筹码。这场奔向“AI正循环”的竞赛中,谁能率先实现技术、产品与商业的完美闭环,谁就将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占据主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宜信财富:从技术到营收,九大科技厂如何构建AI正循环,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