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技见闻

科技“养”出致富虾!“北山蓝龙”游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星沙融媒】

湖南农大教授现场为虾苗定制“营养套餐”、市科技特派员团队驻点攻关水霉菌生物防治技术、技术人员穿梭虾塘精准“问诊”……盛夏七月,长沙县北山镇的澳洲淡水蓝龙虾养殖基地一派火热,一尾本土育成的“科技苗”,正撬动整条产业链升级,让“北山蓝龙”游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攻克“卡脖子”,育出本土“金种子”

澳洲淡水龙虾在湖南的养殖曾面临着越冬、人工离体孵化等诸多 “卡脖子” 难题。湖南渔米湘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渔米湘隆”)依托与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等的产学研合作,成功攻克了种苗本土化繁育核心技术,年产优质苗种数百万尾,虾苗成活率跃升至90%以上,彻底打破了对南方苗种的依赖。

北山蓝龙种苗繁育基地。

“种虾在孵化基地繁育长成‘黑头’后,会转到标苗大棚里‘标粗’,20多天后就能长成规格化的虾苗。”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婷介绍,基地能稳定产出2-3公分、3-5公分等多种规格的优质虾苗,精准适配不同养殖需求。

北山蓝龙。

7月中旬,长沙市科技特派员团队驻点基地,联合开展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水霉菌生物防控试验。团队聚焦产业痛点,研发复合生物酶制剂替代化学药剂,优化孵化环境参数,有望攻克霉变难题,进一步提升虾苗孵化率,为千万级育苗产能筑牢技术屏障。

智能“养”好虾,数据驱动提质增效

为降低养殖风险、提升效能,渔米湘隆融合物联网与生态技术,大力推行“稻虾共生 + 池塘精养” 模式。今年上半年,北山镇50亩标准化虾塘成功投放近30万尾虾苗,配备智能增氧、水质监测设备,实时调控溶氧、pH 等指标,使成虾规格均匀、病害率下降 30%,预计年产量超2.5万斤。

池塘精养北山蓝龙。

此外,公司通过恒温育苗车间及冬棚技术,实现全年多批次育苗,打破了季节限制。技术员在育苗基地内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百万尾虾苗在最适环境中生长。

7 月 5 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深入基地,为虾苗定制 “抗应激营养套餐”,缓解虾苗高温脱壳障碍,同时部署了预警升级模块,可实时捕捉溶氧突变风险,让智能养殖的精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深入基地指导。

联农带农,共享科技“致富经”

7月19日,湖南农大教授团队与公司技术负责人在北山村开展“巡塘问诊”,现场解决养殖难题,守护农户“钱袋子”。北山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教授们手把手教调水、防病,虾子长得好,心里踏实多了!今年我们村养了15亩蓝龙,每亩效益能有1万5,好技术就是‘定心丸’!”

"巡塘问诊"现场。

北山镇创新通过“村集体+农户+公司”的合作模式,让科技红利真正普惠于民。福高村以50亩山林水田等生态资源入股,去年集体分红5万元,今年预计增至6万元。村民参与养殖,公司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能按市场价格回收成品虾,销路无忧。

福高村农户伟嗲高兴的告诉记者:“去年试养5亩稻虾田,收入2万元。尝到甜头了,今年将规模扩到50亩,预计能超5万元!公司包技术、包回收,我们只管放心养!”

下一步,北山镇计划结合蓝龙养殖基地开发休闲观光项目,打造“钓虾体验+生态餐饮”特色旅游线路,延伸产业链价值,让“北山蓝龙”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蓝海中游得更稳、更远。

本文来自【星沙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养”出致富虾!“北山蓝龙”游出乡村振兴新路子,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