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蕴含着许多经典诗词,它们或点题明旨、或抒发情怀、或刻画人物、或预示命运,是作品不可或缺的精华。以下选取每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的一首(或一组)进行赏析。
1.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节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赏析:
核心意象与情感。以“落花”为核心意象,象征美好生命的易逝(红颜薄命)和无法自主的命运(漂泊无依)。全诗充满了哀伤、凄美、孤寂、愤懑与绝望的情绪。
林黛玉的化身。这是林黛玉血泪凝成的自挽歌。她借葬花哭花,实则哭自己。“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她寄人篱下、敏感多心、体弱多病、爱情无望的生存环境的残酷写照。“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她孤高自许、不流于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宣言。
命运预言。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直指黛玉泪尽而亡、青春早逝的悲剧结局,充满了宿命感和虚无感。
艺术成就。语言清丽凄婉,意境哀怨缠绵,比喻贴切深刻(风刀霜剑、污淖渠沟),情感层层递进,从惜花、葬花到自伤、自悼,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极致。它是《红楼梦》悲剧主题和黛玉人物塑造的巅峰诗作。
2. 《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所作,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时置于卷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
历史哲学的宏大视角。这首词超越了具体人物和事件,站在历史长河和宇宙时空的高度进行审视。“滚滚长江”、“浪花淘尽”象征历史的奔流不息和无情淘汰。“是非成败转头空”道尽了政治军事斗争的短暂与虚幻。
永恒与短暂的对比。“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亘古不变的自然(青山、夕阳)反衬人世英雄功业的短暂易逝和王朝更迭的无常。
超然物外的态度。“白发渔樵”是历经沧桑的智者化身,“惯看秋月春风”体现了一种阅尽世事的从容与淡泊。“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则点明了全词主旨——无论曾经多么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最终都不过是后人酒席间的谈资。这是一种饱含沧桑感的豁达与彻悟。
点题《三国》精髓。这首词完美地概括了《三国演义》的核心精神: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壮阔画卷,最终都归于历史的尘埃,引发读者对兴亡盛衰、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其恢弘气势和深刻哲理,使它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和精神纲领。
3. 《水浒传》 - 宋江《浔阳楼反诗》(节选)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赏析:
宋江心迹的集中爆发。宋江在浔阳楼醉酒后题下此诗(及词《西江月》),是其压抑已久的心志和野心的彻底暴露。前两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写其作为逃犯(杀了阎婆惜后流落江湖)的处境飘零和对命运的无奈慨叹。
核心句的震撼力。“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全诗(更是宋江人生)的灵魂。它表明:
野心勃勃。“凌云志”绝非仅仅指做个梁山首领,而是隐含了改天换地、成就王霸之业的巨大野心。
叛逆宣言。 “敢笑黄巢不丈夫”是以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自比,甚至扬言要超越他(黄巢是“贼”,宋江若成功,则黄巢在他面前都不算真英雄)。这是对封建统治秩序最赤裸裸、最狂妄的挑战宣言。
人物塑造的关键。 这首诗是宋江性格复杂性的关键揭示。它撕下了其平日“忠义”、“孝悌”的伪装,暴露了他内心深处不甘人下、渴望建立不世功业的枭雄本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正是此诗被黄文炳告发,成为宋江被逼上梁山的直接导火索,也预示了他日后接受招安、谋求“正途”实现“凌云志”的行为逻辑。
语言风格。直抒胸臆,气势磅礴,充满狂傲之气和叛逆色彩,与其平日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极具戏剧张力和震撼效果。
4. 《西游记》:开篇诗(第一回)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赏析:
宏大的宇宙观与创世背景。开篇即从混沌初开、盘古开天辟地讲起,为整部神魔小说奠定了宏大玄妙的宇宙观背景。这符合《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体裁特点。
点明主旨“释厄”。“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体现了道家/道教“道法自然”、“生生之德”的思想,也暗示了故事蕴含的救赎与向善的主题。末句“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直接点题,说明这部书讲述的是天地造化的玄妙(“造化会元功”)和如何解脱苦难(“释厄”)的故事。
提纲挈领的作用。作为全书开篇诗,它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宇宙背景(神魔世界),点明了作品探讨的核心主题——探究天地玄机(造化)和寻求解脱苦难(释厄)之道,为唐僧取经、普度众生的伟大旅程做了最根本的铺垫。
语言风格。庄重古朴,富有哲理性和概括性,具有浓厚的道教神话色彩和说教意味(点明主旨),体现了作品将神话冒险与宗教哲理融为一体的特点。
葬花吟》:是个人悲剧命运的泣血悲歌,极致展现了《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哀婉美学和深刻的社会、人生悲剧。(个体哀歌)
《临江仙》: 是俯瞰历史兴亡的哲学沉思,以超然的姿态道尽《三国演义》英雄事业的虚幻与历史的永恒。(历史哲思)
《浔阳楼反诗》:是反叛者内心野心的狂放宣言,揭示了《水浒传》英雄反抗压迫的内在驱动力和悲剧根源。(叛逆心声)
《西游记》开篇诗:是神魔世界的创世宣言和哲理总纲,奠定了全书探索宇宙玄机、寻求解脱苦难的宏大主题。(玄妙总纲)
这四首诗词,分别代表了四大名著中最核心的情怀、哲思、精神与主题,它们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不朽的文学魅力和思想光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大名著中的最经典诗词赏析,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