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汛期暴雨、高温、潮湿等极端天气增多,进而导致猪场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增大,给生猪生产带来极大隐患。为确保汛期生猪平稳生产,养猪场应积极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防范和管理措施,根据疫病流行风险,强化消毒剂、防护用品、疫苗、驱虫药等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应急防范。
一、加强极端天气预警和生产物资储备
猪场管理人员应高度关注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情况,提前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修补加固圈舍、围墙、屋顶等,确保养殖场建筑设施不漏水、不倒塌。防范低洼场区雨水倒灌灾害,在地势低洼区域要放置挡水板和沙袋,或做好引流。提前检查和疏通场内排水系统,清理杂物,必要时加深、加宽排水沟。在猪场外可挖排水沟,让场内积水及时排出。应及时检修猪场线路,更换旧电线,做好电线接头处理,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检修排涝设施,保养排涝水泵、应急照明等设备。必须制订断电的应急预案,准备备用发电设备。猪场要在场内外道路、空地撒布生石灰,在风雨来临前消毒灭源,降低污水管道沉积的病害暴发风险。猪场内贮备一定量的饲料、药品、防护用品、防洪设备等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二、加强生猪饮用水安全管理
猪场汛期供水使用深井水和自来水,避免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汛期要及时加高井口高度并密闭井盖,检查井内套管是否严紧,防止雨水倒灌,污染井水。做好猪场饮用水水质安全的监测,及时对水塔、饮水池、水线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猪场应做好饲料存放工作,保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霉变,可在地面放通风垫板,饲料离墙有10厘米左右的通风距离,每垛饲料之间也要保持距离,便于通风。每天工作人员要检查饲料是否受潮、霉变,及时清理变质的饲料,防止病从口入。
三、强化猪场环境卫生消毒,消灭蚊蝇
暴雨过后全面开展一次预防性消毒。对生猪养殖圈舍、通道、全场环境、运输车辆等,可用2%~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等,可用3%~5%氢氧化钠溶液消毒。低洼地面要排水清污后再进行消毒,污染严重区域选择高效消毒剂消毒,可提高使用浓度、增加消毒次数。水灾后猪场环境每周至少消毒2次,圈舍可带畜禽每周消毒3~4次,严防动物疫情传播。消毒时,要保证消毒药物的有效浓度,防止酸碱消毒剂混用,影响消毒效果。对蚊蝇幼虫滋生场所,应及时清除场内外的杂草,尽快疏通排水系统,要及时清除积水或填土覆盖,防止蝇、蚊等有害昆虫滋生,粪污池、猪舍内部等蚊蝇集聚区定期喷洒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虫剂。加强防鼠措施,对腐蚀和损坏的墙体及时修复,防止鼠类进入,投放毒饵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
四、及时进行猪群疫病防疫
暴雨过后,猪场处于高湿环境,猪只抵抗力下降。此时,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风险增高,防控难度加大。猪场应增加对周边环境样本的非洲猪瘟病毒监测频率,同时加强猪群的临床检查,及时发现和淘汰异常猪只,一旦发现疫情,尽早采取隔离、清除、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等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免疫和防治。及时对新补栏仔猪、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育肥猪、即将超过免疫保护期母猪进行口蹄疫、猪瘟等的补免。洪涝灾害时,根据防疫形势,可对猪群进行一次紧急全群免疫,特别强化母猪、断奶仔猪的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提高免疫保护水平。
五、加强猪群生产管理,提升生猪抵抗力
猪场要提前做好生产计划,稳定有序地安排生产。暴雨过后,湿度过大,气压很低,高温高湿环境常给猪群带来不适,极易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导致猪只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精神沉郁,甚至可引起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此时,应加强圈舍通风,控制好湿度,保持好饲养环境,同时尽快出栏达到出栏体重标准的商品猪,以降低饲养密度。同时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增加蛋白质含量,确保猪饲料中蛋白质的供应,饮水中可添加电解多维和电解质等。
六、升级生物安全等级,降低流动频率
暴雨来临应降低人员和物品的流动频率,尽量不出场、不进场,减少与外界车辆、人员、物品接触,降低病毒传入猪场的风险。尽量不出售猪只,也不引种,有特殊需求时,需对运输车辆进行适当密封。所有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和烘干。连续暴雨期间,可实行封场管理,停止转群、免疫等非生产性操作。
七、强化死亡猪的无害化处理
养殖场严格执行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 (淹)死生猪,对死亡生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检查养殖场周边河流、湖泊、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发现死亡畜禽,及时打捞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文:王春军 邹积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禽养殖|汛期猪场应急管理措施,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