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技见闻

最近中国科技和产业的新动向与遇到的难题

 

最近国内科技和产业有不少新动向。比如电动飞艇AS700D完成了科研首飞,人形机器人能做前空翻动作,华为出了用自己系统的鸿蒙电脑。国家领导人提过要让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好,把技术变成生产力。新华社最近做了期访谈节目,邀请了科技部、工信部的人还有企业代表,讨论怎么让创新更好落地。

他们聊到今年上半年的数据,高技术制造业产值涨了9.5%,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6.2%。全国技术交易额超过3万亿,签了41万份合同。不过现场专家说现在有些问题得解决。

比如科技和产业需求有时不匹配。卫星互联网公司银河航天副总裁说,他们跟北邮建实验室验证新技术,才能让天上卫星和地面5G连起来。科技部的人提到现在企业遇到的难题和科研项目内容有时脱节,得建更多对接平台找真需求。

记者去小米汽车工厂看了,那里76秒就能造一辆车。深圳的机器人公司展厅里,人形机器人表现挺厉害。但专家说中小企业参与创新难,大企业供应链开放不够。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人建议,要让大企业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加入,这样能降低成本。

长三角有个技术创新中心,现在和500多家企业合作,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他们通过收集大企业的需求,找科研机构合作,已经做了1200多个项目。深圳搞低空经济,出了新法规和标准,合肥用量子技术试点政府服务,这些都在试新路子。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得提高。科技部推了一个改革,让科研人员可以把成果先用后付钱,这样企业不用一下付清费用。还有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三年转化金额超120亿。这些政策想让科研人员更愿意把技术推给市场。

现在各地都在想办法。有的地方开放应用场景让新技术试用,有的给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比如建概念验证中心,帮技术成熟后再推广。工信部说要完善标准体系,让计量检测更精准,这样新产品才能更快上市。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现在有33家,还搞了“揭榜挂帅”让企业牵头攻关技术。金融方面,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帮企业找钱。银河航天说他们供应链企业数量从100多家涨到1000多家,成本降下来了。

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大中小企业融通还不够,成果转化中间环节太慢,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但很多措施已经在推进,比如加快专利转化,建科技服务业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具体执行情况还要看后续效果。

最近合肥用量子技术做政府印章试点,深圳规范低空经济。这些案例显示地方在尝试新办法。专家说关键要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从需求到应用都由企业主导。以后可能更多企业能牵头国家科技项目,这样技术创新更贴近市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近中国科技和产业的新动向与遇到的难题,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