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技见闻

北京科普场馆带孩子们过“科学暑假”

 

小朋友参与北京科学中心举办的科学实验秀。 记者 刘苏雅摄

科技场馆不再严肃高冷,一片农田、一处工厂,都能承载科普体验;精心设计科普课程,一件重点展品就能拓展为一堂课;将科普秀策划成“连续剧”……为了满足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需求,暑期,北京市的科技科普场馆推出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带领孩子们过个“科学暑假”。

污水处理厂变身科普馆

每天,18万吨污水汇入北京碧水再生水厂,经过一系列处理变身中水。暑假到来,这家再生水厂的地面景观公园作为科普基地,每周二、四、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十多年前,这里是一处开放式污水处理厂,运行时难免散发异味、出现噪音。我们改建下沉式水厂,让周边居民终于能打开窗户;又建设了厂区公园,让居民开窗见绿。”该水厂科普工作负责人石睿表示,自地面公园开放以来,这里每天平均有1500位市民到访,其中不乏青少年,孩子们的欢笑声伴随着压水井取水的吱呀声,让公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彩虹桥的水帘、蓄养水生植物的湿地、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步道等设施,无不展现着污水处理科技成果为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利用暑期的时间,石睿带领科普志愿团队走入周边街道,邀请200名小朋友围绕生态环保、节水用水等主题,开展小型科普讲解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给孩子们普及净水、节水的相关知识,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石睿说。

陨石标本开发科普课程

星空博物馆课程负责人芮博超近些天一直忙着“备课”,准备迎接暑假学员。

“我们的科普课程是围绕着馆内的藏品开发的。”芮博超指着陨石切片说,馆内的上百种陨石标本,孩子们不仅能看一看、摸一摸,还能通过偏振光显微镜看到陨石美丽的内部结构。“课程会根据藏品的情况更新。”芮博超介绍,前段时间,馆里新收藏了一块火星陨石,“我们打算借助火星陨石的切片,为孩子们讲解火星的相关知识。”

芮博超曾是一名结构光学工程师,后来转身投入科普领域,希望通过“从娃娃抓起”的科普课程,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找到方向。下个月,他将组织一次百余人规模的观星活动,“利用假期时间,带着孩子们认真地观一次星,相信这能为他们的暑假生活带来科学的气息。”

科学实验秀上演“连续剧”

在北京科学中心,一场科学实验秀上,工作人员正在带领观众做“捧火”实验。只见工作人员将手掌完全浸湿后,再涂上注入丁烷气体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的瞬间,丁烷气体带动肥皂泡迅速燃烧,但肥皂水这层湿润的“保护膜”又保护手掌不被灼伤。眼看着熊熊火焰燃起,手掌却完全无损,观众刘女士也自告奋勇上台尝试。她说,她和女儿是这里的常客,“这次想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她能成为勇于探索的人。”

这场科学实验秀,以侏罗纪时代为背景,串起物理、化学等多个经典实验。台上,40分钟的表演趣味十足;台下,孩子们沉浸其中,积极参与互动。“孩子们一直在跟着老师思考。”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张军说,科学实验秀主要面向低龄儿童,“我们将科学实验秀设计成连续剧,暑期集中推出,欢迎孩子们来‘追剧’。”

当前,北京持续推进“科技馆之城”建设,开放了多家科技科普场馆。暑期,北京市百余家“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在农田、在商圈、在企业……“科技馆”告别了传统模样,用丰富的形态,为观众带来良好的科普体验。(记者 刘苏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科普场馆带孩子们过“科学暑假”,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