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竹览溪夏之悠
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正街校区)六年级5班 李思扬
指导老师:袁容
小溪潺潺,耳畔荡漾着清脆的水声。清风徐徐,眼前竹影斑驳飘忽不定。
川西竹海,一听名字,脑海里便能浮现出竹林广阔无边的胜景。而当我身临其境,竹海真实的景象,远远超乎了想象。徜徉在竹林间,只闻蝉鸣如乐,高低长短,此起彼伏。看不见一只蝉,却感觉身边有蝉无数。
漫步林间,脚步也越来越轻快。往远处看去,竹林果然深邃,散发着墨绿的神秘,又极富生命力。夏日的风吹过竹林,竹叶锋利的线条似乎柔和了许多。这时,如果从天上俯瞰,竹林这片海上一定正荡漾着波浪呢!诗人赞叹竹子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意志,我看到的却是一种让人眼前一亮、明媚精致的植物。
小道旁有一条水溪,溪水清亮,溪声悦耳,如调皮的夏之精灵,在夏天的竹林里跳跃奔跑,把清凉与灵动带到竹林深处。放慢脚步,眼前的一幕简直如一幅画卷。水面上的雾气若有若无地徜徉着。我将呼吸放轻,生怕气息急促,惊扰了这如幻的水雾。在这面纱般的雾气中,一层层透亮、高光似的溪流水花,在一阶一阶石坎上流动着,要不是水流声入耳,我甚至会怀疑这一切是幻象。一长簇竹叶斜垂在水面上,暴露在阳光下,它不再是墨绿而是翠绿,好似整竿竹子所有的活力全部聚集在这簇竹叶上,那么夺目,那么青翠。金光粼粼、雾气氤氲、溪流如练、竹叶婆娑,好似诗情画意汇聚,弥漫着一股仙境般的气息。此情此景,闲适安逸,不正是古代文人吟诗作赋弹琴舞剑之胜景吗?
看着这如画的景色,我脑子里仿佛是一片空白,又仿佛是一种充盈而兴奋的状态。饱满而放松,这是竹林给我的幸福享受。我看向这片深不见尽头的竹林,耳边只有叮咚作响的水声了。
吾心归处是西湖
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校初中三年级16班 郭昕瞳
指导老师:刘畅
初到杭州,自然是要去游一趟西湖的。
下了地铁,眼前一片繁华,往里走一走,探一探,方能找到这被藏匿在喧嚣中的安闲之地——西湖。
原来古人口中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平静而又广阔的湖面,偶尔因在其间嬉戏的鸳鸯轻轻掠过而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拨动了初绽的莲花;算不上明朗的天空,却伴着湖上船夫悠长的歌声倒也独具味道。这是西湖特有的素雅之美,不比壮观的壶口瀑布,也不比那些精巧的园林,西湖所具备的不是那种震慑人心的美,而是平易近人的美。当你来到这儿,就只想默默地游走其中,静静地观赏一切。
但走在西湖旁,内心也不是完全平静。看向远处的雷峰塔总能让人联想到那段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故事本身所带来的忧伤还没来得及从远方飘荡而来,便被眼前一老一小两代人关于白蛇故事的一问一答所吸引了。稚嫩的疑问与温柔的回答,当白蛇的故事过去千年,那份对美好的向往仍在口口相传。
西湖旁还有一些供人休憩的亭子,它们的名气虽然都不如湖心亭,但我目之所及这些亭子之下也各有他们的“痴”人。老人们沉浸在那些琴棋书画的幸福晚年生活中,纵使我们这些旁人驻足观赏,也不曾对他们有半分侵扰。
渐渐地,我从西湖的一切里读懂了古人的那些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苏轼遁入了西湖的空灵;“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白居易留恋着这一方净土;“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是杨万里沉浸在这惬意的生活……从古至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西湖。我顺着古人的视角看到的是区别于忙碌城市的那一番治愈人心的天地。
游罢西湖,我心中种下了一颗静谧的种子,它快速地生根发芽,消解了心里那些阴云。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霞客行 美文鉴赏(一),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