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万物有灵| 爱情忠贞的雎鸠

 

□高明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自《周南·关雎》第一章。诗中的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是一种水鸟,现在叫鹗; 洲,水中的沙洲;窈窕(yaotiao),外貌美好的样子;淑,意为美好,善良;君子,指品德高尚的男子;逑(qiu),配偶。

该诗的意思是:关关鸣叫雎鸠鸟,嬉闹河中在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男子追求好配偶。

雎鸠(鹗)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开篇之作,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其中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大家比较熟悉,深受大家的喜爱,传至久远,经世不衰。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悠悠的一曲雎鸠和鸣,成了千古绝唱,以喻男女和谐的美满爱情。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鸠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后面的章节,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的绵绵相思与诚意追求。孔子曾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此篇作为风之始,发乎情,止乎礼,富于中正平和之美,可谓夫妇之德的典范。

雎鸠对爱情的执着,忠贞不渝,成为理想伴侣的象征。《易林晋之同人》曰:“贞鸟雎鸠,执一无尤。”《诗经通义》说“关关雎鸠”时,认为“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总之,雎鸠是贞鸟,成了爱情忠贞的化身。

雎鸠究竟是什鸟?千余年来争论不休。现在网上有人说雎鸠是大雁。汉扬雄在《羽猎赋》中有一句:“王雎关关,鸿雁嘤嘤。”显然,在扬雄看来,这是两种不同的鸟。雎鸠因其头顶的冠羽颇具王者的气度与风范。因此,古人亦称王雎。《毛诗故训传》中说:“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尔雅》中说:“雎鸠,王雎。”郭璞注:“雎,鵰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

雎鸠(鹗)

我特别看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四十九鹗(鱼鹰)中说:“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雎健,故谓之雎。能入穴取食,故谓之下窟乌。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曰沸波。《禽经》云:王雎,鱼鹰也。尾上白者名白鷢。”又说:“鹗,雕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食鱼鹰。亦啖蛇。”李时珍可是个大学问家,文、理、医兼修,书考八百余家,通古博今。他说的“鹗”后世可信,可以说“鹗”就是古代的雎鸠了。

人们熟悉,渔翁驯养的鸬鹚也叫鱼鹰。鹗和鸬鹚虽然都俗称鱼鹰,但是他们是属于不同的鸟类。鹗和鸬鹚同属于鸟纲。但隶属不同的“目”。鹗是鹰形目、鹗科的鸟类,是猛禽;鸬鹚属鹈形目,是游禽。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常被渔翁驯养,用于捕鱼;鹗不能游水,常在空中飞翔。鹗和鸬鹚捕鱼方法不一样。鹗在水面上飞翔,先在水面上盘旋,发现有鱼时,然后伸脚向下冲去,先用钩状长爪抓鱼,同时趾下的尖爪把鱼抓牢,带回栖息地食用。鸬鹚是潜入水中用嘴叼鱼。渔翁在鸬鹚颈部套有铁环,它只能吃掉小鱼,而把吃不下去的大鱼叼给渔翁。鹗和鸬鹚身体结构也有所不同。鸬鹚足部是4趾相连的全蹼足,善于游水;鹗的爪部和一般鸟类一样,4趾是分开的,爪子弯曲而锋利,趾底多刺突,外趾能反转,善于抓鱼。

有人说,雎鸠恐怕早已灭绝了吧!不是的,但还是有灭绝的危险。鹗在中国原来分布较广,近几十年,有些地方(如云南)已经消失,其他地方的种群数量也在减少。现已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级保护动物。

雎鸠(鹗)

鹗是中型猛禽,体长51至65厘米。前额、头顶、枕和头侧皆白色,微缀皮黄色,头顶有黑褐色纵纹,枕部羽毛呈披针形,形成短羽冠,头两侧各有一宽黑带从前额基部过眼到后颈。上体黑褐色,微具紫色光泽。下体白色,胸部有赤褐色斑纹,翼下覆羽白色,有暗色斑。常栖息活动于湖泊、河流、水库、海岸等水域,单独或成双活动,多在水面上低空缓慢飞行。

鹗的外趾可向后反转,形成对趾,趾上布满刺状鳞,适合捕捉光滑的鱼类。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鸟类等。繁殖期中国南方在二至五月,东北多在五至八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物有灵| 爱情忠贞的雎鸠,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