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戏台》:一束穿透浮华的光,照亮艺术与良知的坚守

 

走出影院,《戏台》的锣鼓喧嚣仍在耳畔回响,内心却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激荡。这不仅是一部令人捧腹的荒诞喜剧,更是一面映照现实、拷问灵魂的明镜,它让我深刻感受到陈佩斯先生沉淀三十二年的艺术生命与不屈风骨。

陈佩斯饰演的班主侯喜亭,在军阀混战的乱世夹缝中,为保全戏班尊严与艺术本体,如履薄冰,周旋于强权之间。这哪里仅仅是角色?这分明是陈佩斯本人艺术人生的银幕投射!

他因坚持版权原则而遭封杀,却从未熄灭对喜剧艺术的热爱之火,转身深耕话剧舞台,这份在逆境中对艺术规律的敬畏、对创作自由的执着、以及知识分子清醒的批判精神,在侯班主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

当看到其子陈大愚的身影出现在银幕上,这份父子同台的传承,早已超越了血缘,成为艺术信念薪火相传的动人象征。这份“隐忍、坚守、不忘初心”的力量,穿越银幕,直抵人心。

影片的锋芒,在于其大胆辛辣的“影射”,竟能顺利过审,更显其智慧与勇气。洪大帅及其代表的军阀势力,是强权践踏艺术的绝佳隐喻。

他们不懂戏、不爱戏,却可以凭借生杀予夺的大权,粗暴指定毫无唱功的包子铺伙计大嗓儿成为主角,肆意篡改经典《霸王别姬》的情节。这不正是历史上乃至现实中,外行粗暴干涉内行、权力凌驾于专业之上的生动写照吗?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洪大帅的六姨太对“金角儿”金啸天的狂热追捧——她动用权力和金钱,如同“榜一大姐”般直接干预演出,只为满足一己私欲。这不正是当下娱乐圈“资本造星”、“流量为王”、“粉丝经济畸形化”的荒诞寓言吗?

《戏台》以民国为幕布,却精准地刺穿了古今中外艺术创作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当权贵与资本合谋,艺术的纯粹性、专业的标准便被无情解构、肆意践踏。陈佩斯用喜剧的糖衣包裹着批判的苦药,让观众在笑声中品出辛辣的苦涩,在荒诞里看见赤裸的真实。

《戏台》的成功,不仅在于陈佩斯圈内好友的鼎力支持(这份人情背后是对其人品与艺术信念的认同),更在于它证明了严肃的批判与深刻的思考,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依然有其宝贵的生存空间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它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喧嚣浮华中坚守艺术本真、抵抗异化力量的斗士的悲壮赞歌。陈佩斯用这部作品,向世人宣告:真正的艺术家,不会被时间遗忘,反而会因那份对艺术的虔诚与对良知的坚守,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熠熠生辉。

《戏台》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们在笑声与沉思中,重新审视艺术的尊严与价值,感佩于那份穿越时空、历久弥坚的“陈佩斯精神”。这份坚守,如同穿透浮华戏台的一束强光,照亮了艺术的本源,也照亮了我们心中对纯粹与真实的向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戏台》:一束穿透浮华的光,照亮艺术与良知的坚守,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