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西雪夜,120双脚印踏进曙光小学
1929年12月28日傍晚,闽西古田镇下雪了。廖氏宗祠——当地人称“曙光小学”里面灯火通明,门口两盏汽灯映出120多个深浅不一的脚印,看上去有布鞋、有草鞋,也有打赤脚的。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干部代表。两天里,他们将决定一支农民军队的生死走向,也决定未来人民军队的模样。
(网图侵删)
二、争论与危机:红军向何处去?
1929年的红四军,胜仗不少,问题更多:
1. 极端民主化:有的连队“一切经过士兵委员会”,连长下命令也要投票表决;
2. 流寇思想:部分干部留恋“走州过府”,不愿建立巩固根据地;
3. 单纯军事观点:“只管打仗,不管分田、建党”;
4. 军阀残余:体罚、枪毙逃兵司空见惯,甚至出现“肉刑伺候”。
红四军“七大”上,这些矛盾公开化,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带病离开主力到闽西养病。8月,陈毅远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周恩来、李立三、陈毅连夜起草《九月来信》,肯定毛泽东“党指挥枪”的主张,要求红四军“纠正一切不正确倾向”。
三、新泉整训:十天十夜的“预热”
12月初,红四军移师连城县新泉镇。毛泽东把部队分成10个调查组,白天开座谈会,晚上写材料,罗荣桓、萧华等年轻党代表夜夜挑灯整理记录。毛泽东在笔记里写下八个大字:“废止肉刑,反对枪毙逃兵”,后来写进决议。
(网图侵删)
四、曙光小学两日:一场“思想风暴”
12月28日9时,大会在宗祠大厅开幕。主席台是一张旧课桌,左侧挂黑板,右侧贴马克思、列宁像。陈毅宣布议程后,毛泽东作政治报告:“红军不是单纯的打仗机器,而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朱德作军事报告,提出“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陈毅传达了《九月来信》并带头检讨。
讨论最激烈的是“党对军队如何领导”。有人担心“党太集中会妨碍指挥灵活”。毛泽东生动的把“党、军队、群众,比做三个圈,党在最中心,离开党的军队会失去方向。”一番话赢得掌声,也写进了《古田会议决议》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29日傍晚,全体代表举手通过《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共3万余字、八项决议,其核心是:
1. 思想建党: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党员;
2. 政治建军: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支部建在连上;
3. 废止肉刑、优待伤病兵、建立士兵委员会,但置于党支部领导之下;
4. 建立宣传队,把标语贴到白区去,把革命道理讲给群众听。
大会选举11名新的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网图侵删)
五、从纸面到火线:三个月后的“星火”
1930年1月5日,古田镇赖坊村协成店油灯摇曳,毛泽东给林彪写下7000字长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封信的思想,正是古田会议精神的延伸——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政治统率军事。
六、回声: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
古田会议后,红四军面貌焕然一新:
• 连队普遍建立党支部,党员比例从15%提高到30%;
• 逃兵率由每月10%降到2%;
• 士兵委员会帮助写标语、教唱歌,成为“宣传队”;
• 群众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1930年6月,红四军与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成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路上、抗日烽火、解放硝烟,乃至今天的钢铁长城,都能从古田找到最初的那颗“党指挥枪”的初心种子。
(网图侵删)
七、历史的现场,今天的课堂
今天的古田会议会址——廖氏宗祠,依旧保持着1929年的原样:大厅正中悬挂着“反对单纯军事观点”等标语;两侧厢房展出毛泽东、朱德、陈毅用过的油灯、砚台、驳壳枪。每年超过200万党员干部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雪夜里的那声惊雷。
古田会议不是一次普通的年会,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用48小时完成的自我革命:把一支以农民为主体、带有旧式军队烙印的队伍,改造成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雪夜里的那束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漫漫征途,也照亮了新时代强军目标的航向。
参考资料
1、《古田会议决议》,
2、《毛泽东选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故事】 古田会议:雪夜里的火炬,照亮中国军魂,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