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上最后32米!工人挥汗如雨拼的就是这截桥面。四十度高温里,武天高速汉江特大桥建设现场像蒸笼,钢筋烫手,空气灼人。工装湿透紧贴后背,安全帽带勒出白痕。武天高速咽喉工程正进行冲刺,10月能不能开车过汉江就看这几个月。
七月五日上午十点,汉川马口段的江面晃得刺眼。江中心耸立的两个桥塔下方,人影晃动。焊枪的火花偶尔刺破热浪,钢模拼接哐当作响。现场施工负责人老李掏出温度计贴着钢梁一靠,红色液柱瞬间冲过40度。“地面烘烤加钢铁导热,实际体感温度奔五十了。”旁边年轻工人小王刚拧开两升装水瓶,仰头咕嘟几下就见了底。
“避开毒日头是硬规定。”项目安全总监指着排班表说。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首批工人已经绑好安全绳在桥面就位。干到上午十点哨声一响立刻停工。最热的五个小时里,除了塔吊司机和少数巡检员,露天作业全部停止。下午三点半日头西斜,第二批工人接班直干到天黑。冰块桶摆在每个工位旁,藿香正气水当水喝。宿舍空调二十四小时开机,食堂天天熬绿豆汤。
汉江特大桥这根“硬骨头”确实不好啃。作为武天高速进汉川的首座跨江通道,设计选用了罕见的矮塔斜拉桥。桥塔高度只有普通斜拉桥三分之一。总指挥摊开图纸解释:“矮塔结构省建材更抗震,还能少建桥墩保护航道。”桥面每向前延伸一米,需要同步调整七十二根斜拉索。工人老刘比划着碗口粗的钢索:“每根拉力都得调精准,跟弹琴似的。”
测量员小张每天在260米主跨上来回走十几趟。激光测距仪显示中跨仅剩32米缺口。“每浇一段混凝土得歇七天等强度达标。”他抹了把汗指向引桥方向,几十吨钢筋网架正在岸边拼装。桥面作业空间狭窄人挤人。焊工老赵隔着防护罩眯起眼:“下午三点钢筋还烫手,手套磨破就得换。”
两台塔吊二十四小时不停轮转。塔吊司机小陈在驾驶室热得坐不住:“座椅烫屁股,操作杆握久了粘手。”傍晚工服送来时印着圈圈汗碱。安全员随身带着体温枪穿梭巡查,警戒线上新贴了防中暑口诀:“勤喝水、多休息、看脸色、听呼吸”。监理老黄翻着施工日志感叹:“三伏天干一天抵平常三天工夫。”
施工船在碧绿的江面犁出白浪。技术员指着河床位置强调:“主跨一口气跨过260米,就为省掉江心桥墩。”这意味着施工时不能像普通桥分节制造,只能从两岸桥墩向中间逐步“悬臂浇筑”。每段新桥面伸出时,靠背后钢索斜拉住保持平衡。绑钢筋的工人小马喘着气说:“挂篮空间就两米宽,弯腰干活汗珠直往江里掉。”
混凝土供应是另一场硬仗。搅拌站调度员盯着监控屏不敢眨眼:“每车料都要加缓凝剂,路上超半小时直接报废。”载重车司机老周刚卸完料掀起驾驶帘:“方向盘烫得戴手套,水杯放窗边变温水。”沙石料堆场盖着双层遮阳网,洒水车每两小时绕场降温。
工地小卖部冰柜三天补货两次。下午三点放工高峰期,结账队伍排出二十米。收银员撕着雪糕包装纸说:“工人进门先抓冰饮料贴脸上。”临时医疗点医生桌上摆着三盒人丹:“中暑处理过三起,都是趁早收工躲过危险。”
汉江特大桥全长不过570米,但每米桥面用钢量顶普通高速路一公里。技术员老金掰着指头算:“主梁混凝土标号比盖大楼高两级。”桥塔底座深入江底岩层三十米。钢筋组的张班长展示专用扳手:“碗口粗的螺纹钢得四个壮汉才拧得动。”
夕阳把桥塔影子拉长投在江面。工人脱掉浸透汗水的工装登上渡轮。项目板房亮起灯,工程进度图上红色箭头直指十月标线。技术员小吴摊开明日工序单,主梁预应力张拉的数据写满整页纸。夜班工人正给挂篮喷水降温,高压水枪冲在钢模上滋起白烟,明日浇筑前的准备彻夜不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武汉江面最后的32米!工人40度高温绑钢筋,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