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如果非要我介绍一部最值得全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
我觉得一定是《南京照相馆》。
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讲了“南京大屠杀”,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思想,真的很值得当代年轻人铭刻于心。
所以这篇文章,我就跟大家再聊聊这部电影《南京照相馆》吧。

1,我们只看到了历史书上厚重的几页,但是这部电影却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把我们瞬间带入进去!
南京大屠杀在历史书上可能只有单薄的几页内容,但是这部电影《南京照相馆》,却用近乎白描的方式,瞬间就让我们走进了1937年12月南京这个“人间炼狱”。
整部电影选择了两个视角在叙事。
一个视角就是王传君饰演的日军翻译官的视角。
作为懂日语的翻译官,他虽然是中国人,但是他一直觉得自己和日本人关系不错,要不然日本人不会给他糕点吃,也不会给他通行证。
所以跟随这个日本走狗的视角,我们就看到了无数个残杀中国人的现场。
最令人震撼的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秦淮河外面。
这个翻译官拿着喇叭大喊着要自己的同胞他们有秩序的往秦淮河边上走。
最后当所有人都被逼到了秦淮河边上时,他立马就背过了身去,捂着耳朵等着日军对南京市民的大屠杀。
当人命像韭菜一样被收割,当秦淮河变成血水时。
可以说整个画面带来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
除了这个画面外,另外一个画面就是拍照现场了。
就因为日本兵嫌弃小孩太吵,日本兵冲过去就把襁褓里的小孩给摔死了。
而王传君饰演的翻译官还走过去把孩子抱起来,要求主角继续配合拍照宣传时。
整个镜头,整个画面带来的冲击力不是一般的大。
可以说看到这样的画面,真的是瞬间就能够被带入进去,真的是瞬间就能够共情。
除开汉奸视角,另外一个视角就是照相馆艰难求生那群人的视角了。
照相馆里原本藏了金老板一家四口,后来又来了一个邮差,再后来戏子带着一个当兵的躲了进来。
这6个人躲在照相馆里,最后一个个赴死,最后一个个牺牲。
这种老百姓的视角,也很真实,也很有冲击力。
可以这么讲,如果是共情能力很强的观众,真的会在瞬间就被这部《南京照相馆》带入进去,那真的是人间炼狱,那真的令人窒息。
至少我在电影院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全都屏住了呼吸。
2,勇气与传承!
其实这部《南京照相馆》除了叙事上很有冲击力,很值得观众叫好外。
另外一个点就是这部电影表达出来的“勇气和传承”精神也很容易让国人共情。
所谓勇气,就是明知道必死的结局,还一往无前。
片中那个藏在照相馆的士兵就做到了。
他明知道冲出去干掉那个日本军人是死路一条,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跟了出去。
当他挂在军车的底下,当破旧的铁皮从他后背划过,他没有选择逃命,没有选择自保。
而是选择了搬起那块准备被日本兵带回国炫耀的石头,一下下砸死了那个日本兵。
这就是真正的勇士,这就是真正的精神。
明知道要死,但是还是选择了赴死。
当然除了这个士兵以外,全片真正让我泪目,真正让我破防的还是照相馆的人要分开的前夜。
小姑娘说着还有很多很多地方没有去。
而他的爸爸金老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一夜看遍中国大好河山,那就是用假的画布。
从北京,到天津,从长城到西湖。
一页页划过,一页页都是我华夏大好河山。
在最后照相馆内的人一起喊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时。
真的只有中国人才有的情怀瞬间就涌上心头了。
3,我们永远不可能是朋友!
看完这部《南京照相馆》后,其实最让我觉得后劲十足,最让我反复念叨的一个镜头,就是最后刘昊然的那个镜头。
当日本兵的刀刺进刘昊然的胸膛,他对那个日本兵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永远不可能是朋友,不可能..”
这句话在这部电影里带来的后劲是最大的。
因为片中那个日本兵,一直在说“朋友”二字,也一直在笑眯眯的和照相馆的人相处。
他觉得他和中国人是朋友,特别是和邮差阿昌。
可是只有他自己明白,他哪里是什么朋友啊。
哪里有朋友,一边笑眯眯的给糖,一边在外面杀人放火?
把自己侵略的行为美化成帮助,把自己杀人放火的行为,美化成友好。
可以说,中国人和日本人永远不可能是朋友。
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终想表达的内容,也是借着刘昊然的口,想告诫当代青年人的话。
当然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些小细节很值得挖,比如刘昊然饰演的邮差,他的编号是1213,片中反复提到了几次。
其实这个1213,就是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
还有片中最后出现的南京照片,也是真实存在的,也在最后为审判日本战犯提供了有力证据。
所以说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还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还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样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值得被更多的年轻人铭记!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我感慨万千,写下这篇真实影评,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