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晓佳一】记录乡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谢谢关注!
农村创业的项目有很多,能够发家致富的也不少,然而到自己落实的时候却总是不尽人意,为何如此?是经验不到位,还是技术过关或者市场不熟悉?其实是也不是。
天时、地利、人和,听着玄而又玄的东西,但却是促成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个放在养猪事业上面也是如此。
2018年8月,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其实在当时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但是当一头生猪能赚3000元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者与养殖户有切身的体会。
非洲猪瘟肆虐之时,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小猪场无数遭殃,越是养猪大省越是严重,仅仅是报道出来的就有数百万被捕杀。然而很多的中小养猪户并未被报道出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赔了个精光。
生猪大幅度减少,养殖环境就开始变好,价格自然随着需求而不断上涨,于是乎从2019年5月份开始,生猪价格随着猪肉价格开启了上升通道。
所以在前两年我们总是听到村里谁谁谁养猪发了财,一年赚了50万、100万。面对天价猪肉,老百姓是怨声载道,大喊吃不起。
国家为了恢复生猪产能,大力加大生猪养殖补助,从500头的门槛,降到了50头的门槛,对养猪大县予以高额奖励。
因此有许多年轻人返乡首选养猪,一头扎进养猪场,希望自己也能一年赚个十万八万,怎么也比打工强,毕竟外部环境并不美好,在资本的阴影之下,年轻人打工出头无望,除了‘躺平’,只有自己创业。
而养猪时间自由,利润又高,又是农村人,可以说天时地利都具备了。于是返乡筹措资金、协商养殖用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猪圈终于建好了。
但是呢?首先面对的就是高价仔猪,再就是不断上涨的饲料价格,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好,其中一部分是比较幸运的,刚刚养了几天得了非洲猪瘟,一下子全部死光了;但是一部分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花了高价养好了猪,价格却直线下滑。
从2021年3月开始,生猪价格在不算疾病死亡的情况之下进入亏损期,最高一头生猪能赔1500元左右,但是赔钱也得卖,所以这部分养成的赔的更多。
一次养殖,有人负债几万元,有人负债几十万,这几年返乡搞养殖的年轻人相信赔钱占了大多数,如果是养猪,那么9成以上都成了牺牲品。
目前,还有无数的养殖户处于煎熬之中,其中就包括多家养殖龙头企业,2021年的财报几乎全面亏损。国家统计局2月24日公布的数据,2月中旬,生猪(外三元)12.3元/千克,与2月上旬相比,下降6.8%。
根据专家预测,2022年下半年生猪存栏到最低位,生猪价格会有所回升,让不少养殖户看到了一点希望,但是具体会回升多少,是不是能盈利还是个未知数。
为什么不建议年轻人返乡养猪?
首先,要说养猪的都赔钱,都没有发财的,这也太绝对。赚钱的是有,但是从外部反馈来看,辛苦程度比打工大得多,赔钱概率更大。
无论是养殖五年的还是十年、二十年,赔钱负债的居多,尤其是非洲猪瘟以来,再好的经验和技术面对100%致死率的疾病也是束手无策,因而在非洲猪瘟疫苗未下线之前,能不养就不养。
其次,一波波的养猪人都倒下了,无数的资源浪费掉了,很多新建的猪场仅仅使用一两个月就报废,最后的下场就是拆除,然后又重新背起行囊进城打工,就这样来回折腾,最后背负一身债,老婆没娶到。也有些有老婆孩子的人最后也撑不下去,妻离子散。这样的悲剧在农村的养猪人身不断上演。
最后,养猪是猪产业链中最为不稳定的环节,要面对饲料厂不断地涨价,要面对屠宰场不断的压价。目前是集中屠宰,屠宰要盈利、饲料厂要盈利、猪肉佬要赚钱、经纪人要中介费、司机要运费,可以说所有的利润都是从猪身上来的,最后生猪价格5元钱,一头猪赔上千,然而其他人都赚,所以现在的资本都是布局全产业链,从各个环节赚钱,而散养户呢?
目前的环境不具备稳定养殖的条件。所以,当有人再喊你返乡养猪时,你就回他一句:你咋不让你爹养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创业:不要再喊年轻人返乡养猪了,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