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生活百科

常见的外国诗人和诗作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也是欧洲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所叙述的故事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在民间流传,到公元前八世纪被人编成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据传,这两部史诗是民间盲诗人荷马(约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撰写的,所以叫“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共二十四卷,一万五千余行;《奥德赛》共二十四卷,约一万二千行。它们以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亚战争为背景,叙述了两位古希腊英雄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许多神话和传说。从而,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希腊的社会状况。这两部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被誉为欧洲史诗的典范,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贺拉斯和他的作品

贺拉斯(公元前65—前8年)是古罗马诗人,年轻时属共和派政治观点,后为罗马帝国的政策辩护,写诗颂扬奥古斯都大帝的政权,宣扬伊壁鸠鲁派的享乐哲学。主要作品有:《颂诗》四卷,《讽刺诗》两卷,诗体《书简》两卷等。诗歌理论著作《诗艺》是他的代表作,主张写诗应以古希腊诗歌为典范,应讲求规律,对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影响很大。

奥维德和《变形记》

奥维德(公元前43——约公元17年)是古罗马诗人,曾在罗马学习法律和修辞学,并游历各地。后因触犯奥古斯都大帝被流放,死于流放地。长篇叙事诗《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共十五卷,包括二百五十个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描写生动,成为后世欧洲文学家、画家、雕刻家经常选取的素材。

但丁和《神曲》

但丁 (1265——1321年)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他出身没落的贵族家庭,早年参加市民阶层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曾当选为佛罗伦萨共和国行政官。后因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抬头,遭致终身放逐。他的作品虽带有浓厚的中世纪宗教色彩,但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长诗《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写于1307——1321年。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共一万四千余行。它以梦幻神游的形式,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作者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情景,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大胆地谴责了贵族和教会统治的罪恶,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情绪。但是,它未能摆脱基督教的神学观点,对封建宗法社会也有美化之处。从艺术上看,《神曲》语言丰富,形象生动,对意大利统一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的形成,起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弥尔顿和《失乐园》

弥尔顿(1608——1674年)是欧洲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英国的杰出诗人和政论家。他早年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写有《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等诗篇,表现出文艺复兴思想和清教徒精神的矛盾。后来他投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写了许多捍卫民主、反对专制的政论,如《论出版自由》、《为英国人民声辩》等。王朝复辟后,他被迫隐居,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用口授的方法写了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等。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全诗共十二卷,是根据《圣经》的题材用无韵诗写成。它通过叛逆者撒旦反抗上帝和设计复仇的故事,歌颂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反抗封建专制的斗争。一向被基督教咒骂的魔鬼撒旦,在弥尔顿笔下成了反抗精神的化身。

歌德和《浮士德》

歌德(1749——1832年)是德国启蒙文学运动时期的杰出诗人和作家,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作品有诗剧《浮士德》,剧作《葛兹·冯·伯利欣根》、《伊菲格尼》、《哀格蒙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自传《诗与真》等。此外,他在文艺理论、造型艺术、哲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也都有重要贡献。

诗剧《浮士德》是歌德前后创作了近六十年之久的代表作。它分两卷,共一万二千余行,是根据十六世纪的一个民间传说创作的。诗剧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为寻求生命的意义,在魔鬼的引诱下,以自己的灵魂换得它的帮助,经历了爱欲、欢乐、痛苦、神游等各个阶段的变化和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领悟了人生的目的应是为生活和自由而战斗。

拜伦的《唐璜》

拜伦(1788—1824年)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具有反映社会生活、揭露黑暗现实的进步意义,但又带来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宣扬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消极影响。主要作品有:长诗《青铜骑士》、《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诗剧《曼弗雷德》、诗体长篇小说《唐璜》等。

诗体长篇小说《唐璜》写于1819——1824年,是拜伦的代表作,全诗共十六章,约一万六千行。它以传说中的西班牙青年贵族唐璜为主人公,描写他在希腊、俄国、英国等地的经历,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作品尖锐抨击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和君主政体,讽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反对对异族的侵略和压迫,但也时而流露出一些悲观情绪。

海涅和他的作品

海涅(1797——1856年)是德国杰出的诗人、政论家和思想家,也是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他的创作生涯始于抒情诗,后汇集成《歌集》一书。早期创作受积极浪漫派诗歌影响,又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出不少具有朴素自然、明朗活泼、热情真挚、音调和谐等艺术特色的优秀诗篇。后来,由于革命斗争的熏陶和马克思的帮助,海涅的思想和创作都日趋成熟。他的政治诗集《时代的诗》不仅洋溢着反封建的战斗激情,而且反映了无产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的觉醒。其中的名篇《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曾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评价。1843年10月,海涅写了长篇政治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把自己的诗歌创作推到了峰巅。除诗歌外,海涅还写有著名的散文游记《哈尔茨山游记》、《观念————勒·格朗特文集》、《英国片断》等。

普希金和《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 (1799——1837年)是在世界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国诗人,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称他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他少年时期就开始写诗,在一生的创作中除占有重要地位的大量抒情诗外,还有长篇叙事诗《鲁斯兰·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茨冈》、《青铜骑士》;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诗剧《鲍利斯·戈东诺夫》、《吝啬的骑士》等。此外,还有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也是他第一部现实主义的社会小说。作品主人公贵族青年奥涅金对上流社会不满却又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在他身上反映了十九世纪初期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赞誉这部小说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马克思对它也很感兴趣,把它作为学习俄语和究研俄国经济状况的材料。

莱蒙托夫和他的诗作

莱蒙托夫(1814——1841年)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和小说家。他在学生时代便开始了文学活动。1937年写了诗篇《诗人之死》,揭露沙皇政府阴谋杀害普希金的罪行,因此遭到流放,后来也在决斗中被害。莱蒙托夫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共写了四百多首短诗和多首长诗。长诗《恶魔》抨击了黑暗的农奴制社会;抒情诗《鲍罗金诺》、《祖国》等充满了爱国的感情。此外,还写有长诗《童僧》、剧本《假面舞会》、中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鲍狄埃和《国际歌》

鲍狄埃(1816——1888年)是法国无产阶级诗人。他出身工人家庭,终生从事革命斗争,并创作了许多战斗诗篇,被列宁誉为“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1830年,他写了歌颂七月革命的歌曲《自由万岁》;从1840年起,写了不少反映法国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的战斗诗篇;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他当选为公社委员。同年六月,他创作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把自己的创作推上了峰巅。《国际歌》境界崇高,气势磅礴,表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胸怀和斗争精神。

惠特曼和《草叶集》

惠特曼 (1819——1892年)是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他的创作以南北战争为界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在战前,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表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同情,歌颂对自由的追求和人民的创造性劳动,作品有《软骨头之歌》、《在朋友家里受伤》、《自己之歌》、《大斧之歌》等。中期在战时,主要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悼念林肯总统之死,作品有组诗《桴鼓集》、名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后期在战后,主要批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资产阶级文明的贫乏和国家机构的腐化,歌颂欧洲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作品有《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哦,法兰西的星!》等。

《草叶集》是惠特曼最主要的诗集。它于1855年出版,开始只有十二首诗,以后不断增添重版,到1882年已成了包括三百七十二首的巨著了。《草叶集》鲜明地反映了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的风貌。它的民主主义内容标志着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它的自由体形式打破了旧的传统,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拓了新的道路。

涅克拉索夫和《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涅克拉索夫 (1821——1877年)是俄国著名诗人、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家庭,但从童年起就耳闻目睹了农民和纤夫的痛苦生活,从而构成了他的诗歌的愤懑和抗议的基调。其中,有的反映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农奴的贫困生活,如《在大路上》、《祖国》,长诗《严寒,通红的鼻子》;有的描绘俄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工人的繁重劳动和城市贫民的穷苦处境,如《伏尔加河上》、《铁路》等;有的塑造了十二月党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如《爷爷》和《俄罗斯妇女》等。这些诗歌充满了对人民的爱和对人民力量的信任,在风格上也始终保持了民歌的基调。可以说,涅克拉索夫是第一个以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为创作主题,从而使诗歌接近人民而深受人民爱戴的俄罗斯作家。

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涅克拉索夫的代表作,写于1863——1877年。它通过七个农民寻找幸福自由的故事,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以及人民的愿望和追求,风格上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是俄罗斯文库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裴多菲和他的诗作

裴多菲(1823——1849年)是匈牙利著名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身平民,早年失学,当过兵,做过流浪艺人。十九岁就开始写作,用民歌体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1844年发表长诗《农村的大锤》,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长诗《勇敢的约翰》反映被压迫人民的痛苦生活,歌颂他们的不屈精神。此外,他还写有长诗《使徒》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民族之歌》等体现爱国精神和号召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维护民族独立的优秀诗篇,以及一些剧本、政论等。1849年,他在反抗俄国沙皇军队的战斗中牺牲。

裴多菲的诗作很早就被译成中文,他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一诗,在我国广为流传,尽人皆知。

泰戈尔和他的诗作

泰戈尔(1861——1941年)是印度著名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从小喜爱文学艺术,八岁开始写诗,十七岁就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他曾去英国学过两年法律,回国后便开始了文学艺术生涯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世界和平的社会活动。

泰戈尔兴趣广泛,才气横溢,在文学艺术方面多有建树。他除写有五十余部诗集外,还写有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以及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著作多卷。此外,还谱曲两千多首,绘画一千五百余幅。这些作品的主流闪烁着爱国主义和关心人类进步的思想光辉,在艺术上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遗产。其中的诗歌格调清新,琅琅上口,意境隽永,感情真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为我国人民所熟悉的,有诗集《飞鸟集》、长诗《两亩地》和长篇小说《戈拉》等。

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诗作

马雅可夫斯基 (1893——1930年)是苏联著名诗人。他学生时代曾因参加革命地下工作几次被捕,早期诗歌就揭露和嘲讽资本主义制度,但受西方现代派未来主义的影响。十月革命后创作进入新阶段。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形式是一种创新的“楼梯诗”。它的特点是以俄语重音为基础,把一行诗分为若干节,一般把最重要的词语作为最后一个音节,因为它的排列象一级级往下延伸的楼梯,所以俗称“楼梯”诗。这种诗歌形式顿挫分明,刚健有力。主要作品有:歌颂十月革命胜利的诗篇《向左进行曲》、《一亿五千万》,歌颂革命领袖的长诗《列宁》,为庆祝十月革命十周年而写的长诗《好!》,以及长诗《穿裤子的云》、《放开嗓子歌唱》,短诗《开会迷》、《苏联护照》等。此外,还有剧本《宗教滑稽剧》、《臭虫》、《澡堂》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外国诗人和诗作,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