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颖立
老实说,我虽也尝过禾菜无数,但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家”,对禾菜的地位、渊源也没有过多的研究。
最近有幸看见嘉兴市餐饮协会、《食美嘉兴》编辑委员会主编出版的《食美嘉兴》菜谱,印刷精美、图文并茂。从内容来看,收录了嘉兴市五县(市)二区一百八十多道经典菜肴,可以说是禾菜的集大成者。
看着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图片,读着那些让人浮想联翩的菜名,不由得激发了我对禾菜一探究竟的兴趣。
禾莱的历史地位
在餐饮界,各地的菜肴都以地名冠之,如鲁菜、川菜、粵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等等。作为浙菜的一支,因嘉兴简称“禾”,故嘉兴菜肴可称为“禾菜”。
既然有禾菜,自然就有一帮烹饪禾菜的厨师,这帮厨师,在本地行厨就被称为“本帮”,在外地行厨就应被称为“禾帮”。但有意思的是,旧时嘉兴的厨师没有走出去的习惯,故没有“禾帮”一说。
禾菜虽属浙菜的一支,却是很特殊的一支。假如拿杭菜与禾菜比较,你就会发现有许多的不同。这是因为北宋末南宋初,为避“靖康之难”战乱,大批北方官员入杭,不但使杭州话成了带有北方口音的杭州官话,也为杭菜注入了北方菜肴的因子,加上杭州与浙江南部接壤,杭菜又糅进了上八府菜肴的因素。而禾菜就没有这种干扰,保存着江南水乡的原汁原味。
历史上,江南曾出现过八部食谱:《饮食须知》八卷,元代海宁(今属浙江)人贾铭撰;《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一卷,元末无锡(今属江苏)人倪瓒撰;《 易牙遗意》二卷,明代平江(今属江苏苏州)人韩奕撰;《食宪鸿秘》二卷附录一卷,清初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撰;《闲情偶寄》,清初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李渔撰;《随园食单》四卷,清中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撰;《随息居饮食谱》七卷,清后期海宁(今属浙江)人王士雄撰;《养小录》三卷,清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顾仲撰。其中《饮食须知》《食宪鸿柲》《随息居饮食谱》《养小录》均出自嘉兴人之手,它占据了现存江南古食谱的一半。
《饮食须知》的作者贾铭,生于南宋,卒于明代,历经宋、元、明三代,活了一百零六岁。明太祖朱元璋就对贾铭的饮食养生之道大加赞赏,还专门召见他,向他请教保养之法。贾铭就向朱元璋呈上《饮食须知》供其御览。
《食宪鸿秘》是清代初期大学者朱彝尊所撰重要饮食文献,内容还被收录于童岳荐《调鼎集》,之后部分条目又被袁枚的《随园食单》、顾仲的《养小录》等饮食烹饪专著所引用。
值得一提的是,《调鼎集》是清乾嘉时期的烹饪书,全十卷,其中介绍了正宗的扬州菜的烹调方法。书中收录了鱼菜三百多种、素菜肴二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种,并将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是公认的扬州菜肴的集大成者。
《随息居饮食谱》成书于清咸丰年间,清代医家王士雄撰。收入日常饮食品类三百三十余种,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各种饮料、食物的味道、特性,以及对身体的影响、食疗用途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实它就是一部关于食疗的著作。
《养小录》成书于1618年,清代医家顾仲撰。顾仲素重养生,倡饮食必洁且熟,有理有节,遵生颐养,以和于身。据作者自序,本书是他根据杨子健先世所辑《食宪》一书,结合自己的见闻,录其有关饮食内容而成。
这四本嘉兴的古食谱贯穿元明清三个朝代,汇集了嘉兴各个时期的菜肴,是禾菜的精华所在,也影响着江南各地菜肴的发展。
可以说,禾菜是江南菜肴的根基。
--END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禾菜 | 禾菜的历史地位,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