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旧时光里的中国式亲情:汪曾祺笔下的祖孙情长

 

你好,我是花儿

品味文字,感悟人生

在汪曾祺的散文集《山河故人》中,《我的祖父祖母》一文宛若来自旧时光的影像,将一幅充满温情与烟火气的祖孙画卷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文学大师汪曾祺用他细腻质朴的笔触,将祖父祖母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透过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中国式亲情的深厚与绵长。

汪曾祺散文集《山河故人》

关于祖父

汪曾祺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是清末的拔贡(每十二年各省择优保送至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生员)虽功名道断,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赤手空拳创立了家业,置田地、开药店,成为了家族的顶梁柱。祖父的药店在当地信誉颇佳。万全堂的“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保全堂的“保我黎民,全登寿域”,这两幅春联不仅体现了祖父的文学功底,更彰显了他的经营理念和医者仁心。祖父坚持卖“地道药材”,制药过道上“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对联,便是他诚信经营的真实写照。

诚信生业

祖父生活俭朴,自奉甚薄 。他爱喝西湖龙井,饭食简单,总是一人用餐。他爱吃鳝鱼汤下面,喝一盅酒,没有鳝鱼时,就用咸鸭蛋下酒,一个咸鸭蛋能吃两顿。然而祖父并非一味地吝啬,他也曾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这些珍贵的收藏,不仅是他对艺术的热爱,更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在教育孙辈上,祖父有着自己的方式 。他教汪曾祺读《论语》,让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他屋里桌上摆放的《南无妙法莲华经》《日知录》和《红楼梦》,以及订阅的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展现了他思想的多元与包容。这种开放的思想氛围,无疑对汪曾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

关于祖母

汪曾祺的祖母也出自书香世家 。她的父亲谈人格是同光年间县里最有名的诗人。祖母勤劳善良,一年四季不闲着。做酱、下厨、包粽子、洗“连枝藕”、腌菜、风鸡……家中的大小事务,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做的鱼圆非常嫩,上坟祭祖的祭菜、端午的粽子、中秋的供品,无一不饱含着她对家人的关爱。祖母的针线活很好,祖父的衣裳鞋袜都是她亲手缝制。祖父六十岁时,她做的“挖云子”鞋,让祖父高兴得像个孩子 。

烧的一手好菜

祖母吃长斋,源于祖父的一场大病 。她在佛前许愿,从此便坚守着这份信仰,为家人祈福。她对祖父照料得无微不至,每天晚上用“五更鸡”给他炖大枣,祖父想吃甜的,她就做花生酥。这种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深厚。在夏夜的天井里,祖母会摸着黑走过来,躺在竹床上给年幼的汪曾祺讲故事。那些古老的故事,伴随着轻柔的晚风,融入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成为了他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

温暖的童年记忆

总结

多年后,汪曾祺回忆起祖父祖母,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意。他意识到自己年纪上来之后,长得同祖母愈发相像,这不仅是外貌上的相似,更是亲情的传承。汪曾祺笔下的祖孙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但正是这些平凡的点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亲情的质朴与深沉。祖父的言传身教,祖母的关爱呵护,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作者的童年,也柔软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人都为了前程而奔波,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愈发的远了。这样的动人的祖孙情长因此显得愈发珍贵,它让我们怀念旧时光里的温暖与安宁,也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亲情,用心去感受那份平凡中的美好 。

今日摘抄

#抄书打卡##抄书感悟##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国式亲情##美文欣赏##汪曾祺##有一种爱叫隔代亲 祖孙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旧时光里的中国式亲情:汪曾祺笔下的祖孙情长,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