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赏画评

叶幼军
母爱的深度与温度
——从大悟籍作家江光涛先生散文《我的母亲》看亲情的非凡力量
文﹨叶幼军
七律·读作家江光涛《我的母亲》感赋
慈颜别梦卅余年,每忆音容涕泗涟。
战乱家贫承重负,身残足缚历辛煎。
荒年野菜和根煮,炎夏糠麸带汗扇。
德厚邻亲皆赞誉,母仪长励子孙贤。
大悟籍知名作家江光涛先生散文《我的母亲》(详见著名微信公众号【悟文观止】 2020年12月27日)是对母亲的缅怀与追忆,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感激和怀念之情!本文通过叙述母亲一生的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以及与人相处的善良和热情,展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未能及时发现其病情而离世的深深自责和悔恨,以及对母亲优良品质传承和发扬的欣慰。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生动,如母亲在油灯下忙碌的身影、挖野菜充饥的艰难岁月、为红白喜事掌厨的场景等,都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母亲的勤劳与善良,以及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同时,作者在母亲去世后,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母亲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江光涛
作家江光涛先生散文《我的母亲》文章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让我在阅读中深受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母亲的形象是勤劳与坚韧的化身。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艰难的年代,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从清晨的灶台到深夜的油灯,从田间的劳作到家中的缝补浆洗,母亲的身影从未停歇。
她不仅在饥荒之年带领孩子们挖野菜、刨树根,甚至在稻场的麦引子堆里收集半瘪半饱的粮食,只为了能让家人吃饱。这种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让我对母亲的付出充满了敬意。母亲的善良和热情更是温暖人心。她与邻里相处融洽,从未与人红过脸、吵过架。在红白喜事中,她总是主动帮忙,用自己精湛的手艺为乡亲们准备饭菜,不求回报。这种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仅让母亲在乡间赢得了尊重,也传递出一种质朴而温暖的人性光辉。然而,最让我动容的是母亲离世时的情节。母亲在深夜突发疾病,走得如此突然,甚至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睿智的作者在母亲去世后,才发现母亲的脚痛是因为高血压,而这种病本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这种遗憾和自责,让我感同身受。
俗话说,祸患常积于忽微。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人的健康和需求,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母亲的离世,不仅是作者的遗憾,也是每一个子女在面对亲人离去时的共同遗憾。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到自己在退休后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将母亲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这让我明白,母亲的爱和精神从未离去,它们在子女的生活中延续,成为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源泉。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母亲的爱是无声的,却能穿透岁月的长河,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依靠。同时,我也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坚韧,默默守护着家庭和社会。母亲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的品质和精神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想,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母亲的缅怀,更是对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赞歌。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爱,用行动去回报他们的付出。因为,这些平凡的爱,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
行文至此,意犹难尽。兹继述如下:
《我的母亲》是江光涛先生以真挚的情感和质朴的文字,对母亲一生的深情回忆与缅怀。
· 主题思想
文章的核心主题是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母亲对子女的深远影响。作者通过回忆母亲一生的辛劳与付出,展现了母亲在艰苦岁月中所表现出的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支撑着家庭的生存与发展,也深深影响了子女的成长与为人处世。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在退休后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母亲品质在他身上的传承与发扬,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 情感表达
怀念与感恩:文章开篇便点明母亲已去世三十二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在作者脑海,这种跨越时间的思念贯穿全文。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母亲的勤劳与付出让作者“终生受益”,这种感恩不仅体现在对母亲的回忆中,也体现在作者对母亲品质的传承上。
自责与悔恨:母亲去世后,作者在翻阅《健康之窗》时才得知母亲脚痛的原因是高血压,这让他深感自责与悔恨。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文章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突出了母亲在家庭中默默承受病痛的形象。
欣慰与传承:文章结尾提到作者将母亲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并在社区工作中赢得好评,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欣慰之情。这种情感的转变也展现了母爱的力量和家庭精神的延续。
· 人物形象
勤劳坚韧的母亲:文章通过多个细节描绘了母亲的勤劳与坚韧。例如,母亲在家庭贫困、父亲体弱的情况下,独自操持家务,起早贪黑地忙碌,从清晨的灶台到深夜的油灯下,从种菜喂猪到纺线织布,母亲的形象生动而立体。特别是在1959年大旱的灾荒之年,母亲带着孩子们挖野菜、刨果树根,甚至在稻场扇簸箕收集谷粒,这些细节展现了母亲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与智慧。
善良热情的母亲:母亲不仅对家人无私奉献,对邻里和亲戚也极为热情。她与妯娌们相处融洽,从未红过脸、吵过架,还主动为红白喜事掌厨,甚至为客人准备最好的食物。这种善良与热情让母亲在邻里间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体现了她的高尚品质。
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身上所展现的品质却极为伟大。她的勤劳、善良、无私奉献是母爱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这种平凡中的伟大让母亲的形象更加真实、感人。
四、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文章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的形象与品质。例如,母亲在稻场扇簸箕时顶着烈日、汗流浃背,脸上却露出喜悦的笑容;母亲在深夜油灯下忙碌的身影;母亲在病床上被称赞为“幺幺女”等细节,都让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活。
对比手法:文章通过对比突出了母亲的品质。例如,家庭的贫困与母亲的勤劳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的坚韧;母亲的无私奉献与子女的受益形成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文章以叙事为主,但在叙事过程中穿插了大量抒情的句子,如“千好万好没有母亲好,河深海深没有母爱深!”这种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让文章的情感更加真挚,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文化背景
文章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点。例如,父亲被日本人抓去毒打,反映了战争年代的苦难;家庭的贫困与灾荒之年的艰难,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活的困苦;母亲为红白喜事掌厨,体现了传统农村的风俗习惯。这些背景不仅为母亲的形象提供了真实的社会基础,也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综上所述,感恩作家江光涛先生《我的母亲》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散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的回忆,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远影响。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不仅是对母亲的缅怀,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
江光涛
雨霖铃·怀母情
昏灯残壁,忆家贫处,战乱留迹。阿爹病弱遭虐,娘亲负累,身形单只。窄屋愁容难展,叹饥馁相迫。念往昔,荒岁艰辛,野菜根粑共餐食。
炎天亦见亲忙碌,簸箕扬、粒米风中获。笑颜每因粮足,心暗喜,为儿谋策。善睦邻亲,常助操持,席饭香溢。数十载,劳瘁身心,别后留追忆。
叶幼军
作者简介
叶幼军,自幼酷爱文学、写作、书法、交友等。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书法协会会员等。自1991年起,先后在《中国文学》《检察文学》《名作欣赏》《文学评论》《中国书法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孝感晚报》等报刊上发表纯文学作品数百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爱的深度与温度——从江光涛散文《我的母亲》看亲情的非凡力量,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