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生活百科

荔枝桂圆分不清?三招教你认清“热带双胞胎”,吃对水果更养生!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今天咱们不聊八卦不追剧,专门来扒一扒水果摊上那对“热带双胞胎”——荔枝和桂圆。别看它们长得像亲戚,其实从里到外都是“真假美猴王”的既视感。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从六个维度深度拆解,看完保准你下次买水果时胸有成竹,再也不会被老板忽悠!

一、出身不同门:一个“荔枝属”贵族,一个“龙眼属”平民

虽然都顶着无患子科的大名,但荔枝和桂圆压根不是一个属的。荔枝的学名是Litchi chinensis,光听拉丁名就透着股“中国原产”的傲娇劲儿。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离支”的记载,杨贵妃为吃它快马加鞭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

桂圆则低调得多,学名Dimocarpus longan里的“longan”在闽南语里就是“龙眼”的意思。别看它名字里带“龙”,实际上在古代可是平民补品,苏东坡被贬岭南时写过“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直接把两者归为同宗兄弟。

冷知识:荔枝树能长到20米高,活脱脱水果界的“姚明”;桂圆树则更接地气,10米左右的身高让它成为南方庭院常见景观树。

二、颜值大比拼:一个像刺猬,一个似宝石

果皮篇:荔枝的果皮堪称“水果界刺猬”,红褐色鳞斑状突起密密麻麻,摸起来像砂纸。桂圆则走“温润如玉”路线,鲜果时期是黄褐色小圆球,晒干后变成暗红色“小灯笼”,果壳薄脆得能用手捏开。

果肉篇:剥开荔枝,半透明的凝脂果肉裹着黑珍珠般的种子,仿佛艺术品;桂圆的果肉则是纯白色“小月牙”,晒干后变成琥珀色“水晶球”,褶皱里藏着浓缩的甜香。

选购技巧

荔枝选“龟裂片”平整、果柄新鲜的;桂圆干要挑果壳完整、果肉饱满不粘手的。

三、味觉大冒险:一个酸甜多汁,一个蜜香缠绵

鲜果对决

荔枝是“爆汁小能手”,咬一口汁水四溅,甜中带微酸,像初恋的味道。像“桂味”这种品种,吃完嘴里还有淡淡桂花香。桂圆则是“纯甜小公主”,肉质滑嫩如布丁,连吃十颗都不腻,鲜果时期甜度就能达到20度(比西瓜还甜)。

干果对决

荔枝干存在感低,多用来做果脯或酿酒;桂圆干却是“养生界顶流”,泡茶时丢几颗,汤色金黄透亮,喝起来有淡淡焦糖香。

吃货秘籍

荔枝冰镇后配酸奶,秒变夏季甜品;桂圆干+红枣+枸杞煮水,女生特殊时期喝超暖。

四、营养暗战:维生素C大战维生素E

每100克荔枝含70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每天所需量的70%,妥妥的“天然美白剂”。但别贪吃,它含有的次甘氨酸A可能导致“荔枝病”(低血糖)。

桂圆则暗藏“抗氧化神器”——维生素E,含量是荔枝的1.5倍,对皮肤和眼睛都特别好。而且它的铁含量比荔枝高30%,贫血星人可以适量吃。

健康吃法

荔枝每天不超过10颗,最好饭后吃;桂圆每天15颗左右,上火体质建议搭配菊花茶。

五、产地密码:一个怕冷,一个耐旱

荔枝的娇气

只认高温高湿的“小公主”,年均温20-25℃才能结果,低于2℃就可能冻伤。所以北方宝子们吃的荔枝,基本都是广东、广西、福建空运来的。

桂圆的皮实

从热带到亚热带都能活,云南高海拔地区也能种。更神奇的是,它耐旱又耐瘠薄,古代岭南人常把桂圆树种在田埂上当“活篱笆”。

旅行小贴士

5-7月去广东茂名看“荔枝海洋”;8-9月到福建莆田尝刚下树的桂圆。

六、花样吃法:一个主攻鲜食,一个跨界养生

荔枝的108种吃法

除了直接吃,还能做荔枝酥、荔枝酒、荔枝冻。潮汕人甚至拿荔枝肉炒牛肉,甜咸交织的口感超惊艳!

桂圆的养生宇宙

鲜果、干果、桂圆粉、桂圆膏……广东阿婆能用它炖出365天不重样的汤水。最绝的是桂圆核,晒干后磨粉能止血,堪称“全身是宝”。

懒人食谱

荔枝气泡水:荔枝肉+柠檬片+苏打水,3秒搞定;桂圆银耳羹:桂圆干+银耳+冰糖,电饭煲一键搞定。

终极总结:选水果就像选对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追求口感刺激

→选荔枝,冰镇后像在嘴里放烟花;

注重养生调理

→选桂圆,干湿两吃都优秀;

想体验采摘乐

→荔枝树太高需要梯子,桂圆树伸手就能摘;

送礼有面子→荔枝盒装显贵气,桂圆干货更实在。

最后唠叨一句:荔枝桂圆虽好,可不要贪多哦!毕竟再好的水果,吃对了是养生,吃错了是“甜蜜负担”。下次遇到这对“热带双胞胎”,你知道该怎么选了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荔枝桂圆分不清?三招教你认清“热带双胞胎”,吃对水果更养生!,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