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字里饭香、墨间风月中,找回被遗忘的生活艺术
我们身处一个高速旋转的时代。
当加班成为常态,手机刷走整晚时光,焦虑裹挟着每个清晨醒来,你是否曾感到——生活仿佛变成了一张褪色的纸,只剩下匆忙的轮廓,丢失了鲜活的细节?
在豆瓣上,关于“生活无趣”的讨论帖累计超过百万条;小红书“如何让生活有趣”话题下,笔记数量已突破30万篇。现代人似乎集体患上了 “生活失趣症”。
治愈的良方或许不在远方,而在书页间。今天推荐的6本生活哲理书,从明代文人的雅致到现代法国的反鸡汤,从叔本华的智慧箴言到汪曾祺的烟火日常——它们不提供标准答案,却能为你的生活打开一扇扇透亮的窗。
一、西方哲学的幸福指南: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所有的鸡汤成功学大师加在一起,都不配给叔本华提鞋。”这句评价或许极端,却道出了叔本华在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作为影响了托尔斯泰、弗洛伊德、鲁迅等东西方大师的思想家,他的《人生的智慧》被誉为“幸福指南的哲学入门书”。
书中有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完满的人生不是努力追求幸福和快乐,而是尽量避免痛苦。“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人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
爱因斯坦曾坦言,叔本华的这句话——“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在他年轻时就给予他启发,并在艰难时刻成为慰藉的源泉。
更令人醍醐灌顶的是他对孤独价值的诠释:“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倘若他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得越多,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取的就越少。”
当你被社交绑架、为人际关系疲惫不堪时,这段话如同一剂清醒药。
二、中国文人的饮食哲学:梁实秋《雅舍谈吃》
在鲁迅笔下被称作“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骨子里却是个把生活嚼出滋味的美食家。《雅舍谈吃》收录了他最经典的美食散文,谈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炸酱面、豆汁儿、腊八蒜这些寻常巷陌的滋味。
梁实秋谈吃,既有文人的雅致,又不失市井的鲜活。他写北平的豆汁儿、山东的烧鸭、四川的泡菜,不仅描摹滋味,更勾勒出背后的风土人情。
他善于在饮食中见人生,比如从“馋”字引申出人性,从“请客”看透世态炎凉。书中记录着他对吃的独到见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洞察。
在梁实秋笔下,老祖宗们对于吃的专情和造诣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一碗寻常的炸酱面,一碟简单的腊八蒜,都能成为人间至味。
三、反鸡汤的日常哲学:热拉尔迪娜《爱生活,不爱也行》
“受够了那些让你爱生活、爱自己、接受自己的脆弱和失败的箴言?”这本法国哲学家的作品正是为厌倦了鸡汤的现代人量身打造的。作者热拉尔迪娜是法国文化广播电台《哲学之路》节目制作人,她用反鸡汤、无箴言的方式解构日常。
书中关注那些日常中微小却无法逃避的瞬间:无所事事刷手机的虚无、错失良机的懊悔、周日晚的不适感、堵住的水槽...这些被我们划为“挫败”的琐碎,铺就了绝大部分生活。
作者对当下流行的心灵鸡汤进行了犀利解构:
“走出舒适圈”的概念其实揭示了“好”与“更好”之间的激烈角逐。待在舒适圈里也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努力去维护”
“强颜‘微笑’”哲学号称,在我们沮丧难过的时候,微笑可以让我们好起来。但这种试图通过模仿来进行自我暗示的理念并不能成为我们和外部世界的接口,反而会成为一堵墙”
不强求热爱生活,而是细致解构日常,重获真实生活的勇气——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解放。
四、明代文人的生活美学:陈继儒《小窗幽记》
问世400年来,《小窗幽记》被王家卫视为枕边书,无数作家将它当作创作灵感的源泉。这部明代小品文集以格言为体裁,语言简明,文美意深,雅俗共赏。
全书分为十二卷,呈现了十二种生活态度,囊括花鸟田园、草木山水、素衣轻食等审美情趣,又有男女情思、生活感悟、入世谋事等处世艺术。
书中醒世佳句多达1500余则。每篇皆字字珠玑、金句连连,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侠气,看得人畅快淋漓:
“藏一分拙,天地更宽;露一分锋,人神同忌”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翻开本书,犹如冬日围坐火炉旁,和至交好友畅谈人生百态。一幅恬静悠然的生活长卷徐徐展开,不知不觉遁入世外桃源。
五、现代生活家的闲适哲学:汪曾祺《慢煮生活》
汪曾祺的文字如一盏温润的清茶,散发着慢火煨炖的醇香。他的散文集《慢煮生活》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代生活家留给世人的生活哲学。
他写昆明的雨,写故乡的美食,写市井中的小人物,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生活的深情。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常,在他的文字里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这种“永远不消沉沮丧”的生活态度,正是当下浮躁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养分。
汪曾祺笔下的人间烟火,总是带着别样的诗意。这种化俗为雅的能力,源于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发自内心的热爱。读他的散文,你会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不在远方,而在一餐一饭、一花一木之间。
六、古代文人的雅致指南:文震亨《长物志》
出生于书画世家的文震亨(其曾祖父是明代第一书画家文徵明),用一本书定义了什么是“有品味的好日子”。作家冯唐直言:“《长物志》就是古代有品味的好日子的范本!”
全书十二卷,集“古、雅、隐”于一体,是融合生活美学的百科全书。从蔬菜、衣饰到车辆、房屋,文震亨都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告诉你怎么做更雅致,更有趣味。
会玩的人,更有韧劲,因为他们总能从身边找到乐趣,来对抗生活的沉重。文震亨就是行家,在《长物志》中,他力求营造“三忘”的境界:
“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他还精辟指出环境对人的影响:“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君子如珩,美人如佩。”
《长物志》就像一本生活指南,让你快速明白生活和生存的区别,在衣食住行中,体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乐趣。
木心曾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这6本书正是那“一点品相”的源泉。它们不教你升职加薪的成功学,而是引领你在满地六便士的世界里,抬头看见月亮。
当你在外卖盒堆满的茶几上翻开《雅舍谈吃》,在通勤地铁里品味《小窗幽记》,在失眠的深夜遇见《爱生活,不爱也行》——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活肌理,便会重新浮现。
活得有趣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像苏东坡那样,“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能为一碗东坡肉欣喜,为一颗荔枝感动。
毕竟,人生大事,不过吃喝二字;而吃喝之间,自有天地。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本意趣满满的生活哲理书,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