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天气又双叒叕来了
想要从容应对
你需要一本夏日生存手册
失眠篇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失眠的高峰期,天气越来越热,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不少人晚上睡不好,甚至失眠,白天无精打采。失眠会引起疲劳感、情绪不稳,反应迟缓、头痛、四肢无力、眼睛肿痛等症状接踵而至,使得整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盛夏时节如何应对失眠
拍打上肢内侧:双上肢内侧的正中线,其实是中医里的心包经。由上自下以空掌拍打双上肢心包经循行部位5~8分钟,以红润或出现瘀斑为度。重点在肘部内侧,因为中医认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适合于失眠伴有嘴唇色暗,面色晦暗,身体时有刺痛,平素思绪多、压力大、情绪易紧张者的患者。
粗盐水泡脚:每天临睡前用温水(亦可用肉桂10克,夜交藤30,加粗盐一匙煮开)泡脚15~30分钟,水要没过脚踝,最好达小腿位置。烫脚时先温后热,使足部烫得发红。然后静坐在床上,用左手心(劳宫穴,握拳后中指所对的位置)对脚心的涌泉穴(脚底两个小肉球的交际处)揉搓,再换反方向,以搓热为度。适合于体弱年老,尤其容易口干烦躁、口腔溃疡等易上火的失眠患者。
脚踩豆按摩:赤小豆1500克,小麦1000克,每晚睡前共放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面盆中,赤脚而坐,左右轮番踩踏豆麦,每次半小时,可重复使用。
中暑篇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具体说来,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发体内热量。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过劳、睡眠不足、工作强度大是主要诱因,老人、儿童及有基础性慢性病者易发。
盛夏时节如何应对中暑
首先要遵守高温作业规程,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夏季室外作业,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
其次,应保证足量饮水,每天1.2-1.5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此外,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减少中暑的发生。
第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迅速应对。如果出现中暑初期症状,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和肺水肿。
晒伤篇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仅仅15分钟的太阳紫外线(UV)辐射就足以引起皮肤损伤。
除了涂抹防晒霜(SPF15或更高版本),佩戴宽沿太阳帽、太阳镜或是其他防护服——比如长袖衬衫,等预防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损伤的日常方式外,国外一项新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晒伤的症状。
维生素D存在于一些天然的食物中,其中包括多脂鱼,奶酪和鸡蛋。然而,人体的主要维生素D来源是太阳。
我们的皮肤含有称为7-脱氢胆固醇的化合物。当我们沐浴在阳光下时,该化合物便会产生维生素D-3。然而,由于暴露在紫外线中会带来过多风险,因此从阳光中获取身体所需的维生素D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而对于那些通过饮食和阳光照射也无法获取到足量维生素D的人来说,维生素D补充剂则是另一种不错的选择。
编辑 | 兜兜
来源 | 人民网、科普中国、新华社
关注“广州科普”,了解更多资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失眠、中暑、晒伤?快来领取你的夏日抗暑宝典!|生活百科,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