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技见闻

一锅杀猪菜里的黄土情长

 

来源:【定边融媒】

清晨五点的陕北高原,天光未醒,白于山在远处勾勒出一道淡青色的剪影。山脚下的村庄仍浸在薄雾里,可老马家的院灯却早早亮了,院子里人影不时来回穿梭,低语声混着窸窣的脚步声——今天要杀猪了。那头养了近一年的黑毛猪,此刻正趴在圈里呼呼大睡。它已到了出栏的个头,膘肥体壮、毛色油亮。老马蹲在猪圈旁,伸手拍了拍猪背,低声念叨了几句,像是在告别。杀猪,在陕北农村是件大事,亲朋四邻都能齐聚,一头年猪的宰杀,既是对半年辛劳的犒赏,也是一场热气腾腾的人情宴。

老马是我同事大头的父亲,一个憨厚如黄土的农民,脸上的沟壑里藏着半辈子的风雨。今日受大头之邀,我们一行人去她老家吃杀猪菜。忙完手头的事,便早早启程,车子驶出县城,向三十公里外的乡野行去。一路上树木成行,枝叶在微风中簌簌低语,似在絮絮叨叨地讲述着乡间的旧事。不过二十分钟,车子便拐进了白湾子镇高庄洼村,大头的家就静卧在这段油路中间土地的褶皱里。

推开院门,一方干净利落的院落迎面而来,砖石铺地,几株绿植点缀其间,朴素却自有一番生气。东边的灶房里,铁锅正咕嘟咕嘟地沸腾着,杀猪菜的香气早已按捺不住,从锅沿、从烟囱、从门缝里争先恐后地钻了出来,裹挟着油脂的丰腴和调料的辛香,在初夏的风里肆意游荡。大头的母亲系着围裙,手持铁铲,在灶台前翻动着锅中的肉块,那肉在滚烫的汤汁里翻滚,油花迸溅,香气冲天而起,仿佛要把整个村庄都醺醉。

在炖肉的间隙,我们溜达到院外,斑驳的土墙后,羊圈里新生的羊羔正用稚嫩的嗓音应和着夏日的蝉鸣。稍远处的猪圈里,几只黑毛猪懒洋洋地打着盹。极目远眺,白于山在初夏的艳阳下舒展着苍翠的脊梁,层层叠叠的绿意仿佛要顺着山势流淌下来。忽有清风吹过,一股果子的芬芳掠过鼻尖。大头忽然指向西南方:“那是棵野杏树,正开花呢,过一段时间杏子就能吃了,特别甜!”

晌午时分,亲戚邻居们围坐在桌边,餐桌中央是一大盆杀猪菜——肥瘦相间的肉块浸在油汤里,配菜是现拌的豆芽、芹菜豆干、粉丝、水萝卜和一道陕北特色菜白菜熬土豆,主食则是定边的“两米饭”——大米掺着黄米,黄白相间,嚼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谷物甜香。 大头的爷爷抿了一口高粱酒,眯着眼说:“现在的猪,饲料喂得多了,哪有咱家这粮食喂得香?”的确,这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搭配着豆芽的脆嫩、水萝卜的微辛,像给厚重的肉香劈开一条清爽小径。

席间话头不断,从今年的收成聊到城里打工的见闻,笑声在院子里荡开。小孩们啃着骨头跑来跑去,狗在桌下转悠,等着偶尔丢下来的肉骨头。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光影在桌上跳动,像一场温暖的梦境。饭后,女人们收拾碗筷,男人们沿着炕边坐着闲聊。灶房里的火还没熄,锅里留着半锅杀猪菜,大头的母亲给邻居们都盛了一碗带走:“回去热热就能吃,味儿更香。”

回程时,车子盘旋上山,我回头望去,农家小院的那一缕炊烟还在袅袅升起,融进初夏的蓝天里。忽然明白,所谓乡愁,或许就是这一锅咕嘟冒泡的杀猪菜,是清晨父亲磨刀发出的嚓嚓声,是栅栏里等着喂食踮着蹄子发出咩咩叫的小羊,是亲朋好友围坐桌边的笑谈,是白于山里长出来的人间至味。

作者:高婷婷

本文来自【定边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锅杀猪菜里的黄土情长,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