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珍惜"中国味",弘扬"中国味"。
我是教语文的黄老师,今天一起来分享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珍惜"中国味",弘扬"中国味"。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寂寞的呼喊,排忧解愁;音乐是寒冬的阳光,温暖身心;音乐是叮咚的山泉,解人寂寞;音乐是璀璨的烟花,点亮理想;音乐是变幻的光影,撼人心魄......于音乐,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由于音乐,我们的日子变得更滋润更丰盈;由于音乐,我们的情操变得更高尚更灵动!
音乐是变化流动的。中外音乐的融合交流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以唐朝为例,唐代"胡风"盛行,西亚、中亚的音乐传入中原,宫廷的雅乐受龟兹、天竺、高昌、西凉等国音乐的影响,旋律更多元,更豪壮优美。名扬天下的《霓裳羽衣曲》,据说也是唐玄宗根据胡乐改编而成的,一时传唱朝廷内外,白居易也赞美:"千歌万舞不可数,就是最爱琵琶舞,上行下效民间喜爱胡乐,既成为一时的风尚。
胡人乐曲琵琶也传入中原,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是通过对一位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而流传千古,成为文学史上描写音乐的名篇,熠熠生辉,传唱不衰!除此之处,外国音乐的传入对中国诗歌音韵的成熟和发展也功不可没。近现代,西方音乐的传入在和声、调试、配气、曲式等方面的也影响着中国音乐,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李叔同的《送别》,甚至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光明行》也都融合借鉴了外国音乐激情澎湃的曲调而创作出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也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元素,在和声、调式上有了变革。大家熟悉的架子鼓、钢琴、萨克斯、黑管等也都是外国乐器。可以说,中西音乐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西音乐融合的趋势之下,对传统的、民族的音乐也应当要发掘保护,使它们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传统音乐以和为本,注重意境,天然有一种静态的美。这与儒家注重礼乐分不开,乐自古就是教化的工具,太过激情有违儒家和乐的原则。
在全球大融合的背景之下,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意趣正符合"互利共赢""美美与共"的思想潮流,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是一种珍贵的价值资源,值得弘扬光大。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音乐资源也亟待传承保护,二胡的古朴沧桑,笛子的优雅婉转,琵琶的优雅清脆,古琴的神韵悠长......些贵的音乐资源已完全融合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之中,需要传承发展。传统戏曲、民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萃,也需要保护传承,需要坚持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民族的文化精华!
音乐需要珍惜"中国味",弘扬"中国味"!
谢谢聆听!下次再见,拜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珍惜“中国味”,弘扬“中国味”》,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