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文言文

一定要背会的32句励志古诗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言诗句以凝练铿锵的节奏,承载着千年励志精魂。它们或如利剑破云,直刺困境;或似明灯照路,指引前行。今天,我们精选32句七言励志名句,愿这些穿越时空的智慧,能为当下的我们注入坚韧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自古以来,人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诚之心,永远映照在史册之上。

在“谁无死”的普遍规律中,以“丹心照汗青”的选择,将生命有限性转化为精神永恒性,成为爱国主义与气节坚守的巅峰表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到时定要扬起高帆,渡过广阔的沧海。

在“冰塞黄河”“雪满山”的绝境中,以“会有时”的信念锚点与“济沧海”的行动愿景,构建逆境突围的心理范式,展现了从迷茫到坚定的精神蜕变。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上天造就我的才干,必定有它的用处;即便千两黄金散尽,也还会再回来。

以“天生”确立价值自信,“散尽还复来”突破物质羁绊,构建起超越世俗成败的精神坐标系,成为对抗焦虑、发掘自我价值的强心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船的旁边有千艘船竞发而过,病树的前面是万木争春、生机勃勃。

“沉舟”“病树”的个体困境与“千帆”“万木”的群体新生形成对照,暗含“危机即转机”的辩证思维,也揭示了“个体牺牲 —群体进步”的历史辩证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春蚕直到死去,才会停止吐丝;蜡烛燃成灰烬,蜡泪才会流干。

原写相思之深,后升华为奉献精神的极致写照。“到死方尽”“成灰始干”的决绝,将持续付出推向生命终点,成为教育、科研等领域坚守者的精神图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不管是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千磨万击”的外力施压与“还坚劲”的内在韧性形成对抗,竹的意象成为坚韧品格的自然象征,凸显了在持续困境中坚守的力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年轻时不知道早早勤奋学习,到老来头发白了才后悔读书太晚。

通过“黑发/白首”的时间镜像,以“不知/方悔”的认知反差,直击时光易逝的焦虑,劝学效果直白而强烈,是珍惜时光的经典警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住远望的视线,只因为自己站在最高的地方。

“浮云”象征世俗纷扰与认知障碍,“最高层”的站位赋予超越遮蔽的视野。将物理高度转化为精神境界的隐喻,揭示“格局决定认知”的哲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经历了千百次战斗,铠甲都被磨穿了,不打败楼兰国就绝不回去。

“黄沙百战”写尽戍边惨烈,“穿金甲”显见岁月磨砺,“终不还”的决绝将个人意志升华为家国担当,展现了边塞将士的坚定信念。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不经历一番深入骨髓的寒冷,怎能闻到梅花那扑鼻的芳香。

以梅花“寒彻骨”的淬炼与“扑鼻香”的绽放形成因果,直指苦难与成就的必然关联,比“宝剑锋从磨砺出”更具感官冲击力,强化逆境价值的认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在春风中扬扬得意,骑马飞驰,一天就把长安的繁花看遍。

超越科举高中的具体场景,“得意”“看尽”的畅快感升华为目标达成后的精神释放,成为奋斗价值的即时写照,传递出成功后的喜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不要担心前行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您呢?

打破送别诗的悲戚基调,以“天下识君”的笃定,将个体价值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认同维度中,给予人前行的信心与勇气。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为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粉身碎骨”的物理摧毁与“清白”的精神留存形成对抗,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价值超越。在廉政语境中,成为“宁为玉碎”的操守标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经过千遍万遍的淘洗过滤,虽然十分辛苦,但只有把泥沙吹尽,才能得到黄金。

从“淘漉”的过程看,暗含“筛选—提纯”的人生智慧;从“始到金”的结果看,强调“坚守—价值”的必然联系,适配于长期主义场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即使醉卧在沙场上,您也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人,能有几个活着回来呢?

以“醉卧”的洒脱对冲“几人回”的惨烈,在生死边缘提炼出超越恐惧的生命张力,体现了战士的豪迈与豁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大鹏鸟总有一天会随着风而起,乘着旋风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

以大鹏“同风起”的借力与“九万里”的升腾,打破世俗对小人物的轻视。比“长风破浪”更显气势恢宏,构建“借力—腾飞”的励志范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觉得肤浅;要真正透彻地了解这件事,必须亲自去实践。

解构“书本至上”的认知误区,“浅”与“深”的对比凸显实践对认知的决定性作用,暗合知行合一的哲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三更时分灯火明亮,五更时分公鸡啼鸣,这正是男子汉读书的好时候。

以“三更/五更”的具体时序,将抽象的“勤学”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强化时间管理的具象化认知,凸显了刻苦学习的时间观念。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19.“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

雄心壮志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即使死去了,也能成为鬼中的英雄。

打破“年老者必衰”的认知定式,以“鬼雄”的超越性意象,将生命长度的局限转化为精神强度的永恒,体现了老当益壮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子汉为什么不带上武器,去收复那被割据的五十州土地呢?

以“吴钩”的武器意象激活行动欲,“收取关山”的愿景将个人抱负与国家统一大业相连,充满英雄主义激情,激发人们的报国之志。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宁可在枝头上抱着清香死去,也不曾被北风吹落于尘埃之中。

借菊花“抱香死”的姿态,拒绝“吹落北风”的屈服。将植物特性升华为民族气节,在宋元易代之际发出坚守操守的呐喊,成为面对强权时保持人格独立的象征。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当时的人不认识能长到高空的树木,直到它长得高耸入云,才说它高大。

以“凌云木”的成长隐喻,讽刺短视者的认知滞后,暗含对潜力价值与时间检验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要看到事物的发展潜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3.“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在幽暗寒冷中独坐叹息的人呢?

以“拏云”的豪迈意象对冲“幽寒呜呃”的怯懦,构建青春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张力,点燃突破束缚的激情。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2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少年时期的辛苦是关乎终身的大事,不要在光阴中懈怠,荒废一点一滴的努力。

以“终身事”定位少年付出的价值,用“寸功”量化时光珍贵,直指年少懈怠与终身遗憾的因果关联。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练习上千支乐曲之后才能通晓音律,观察上千把宝剑之后才能辨识兵器。

以艺术与兵器鉴赏为喻,揭示“实践出真知”的深层规律。“千曲”“千剑”的量化积累,强调了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过程,不仅适用于文艺创作,更成为学习、科研等领域“深耕而后专精”的方法论准则。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26.“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筹笔驿》

时运顺遂时,天地万物都仿佛合力相助;时运不济时,即便英雄也难以随心所欲。

辩证看待时势与个人的关系:既承认客观机遇的重要性,也暗含对“英雄造时势”的反思。诗句并非消极宿命,而是提醒人们在顺境中借势而为,在逆境中保持韧性,展现出对人生境遇的通透认知。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27.“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男子汉如果不施展远大的志向,就白白辜负了天生的八尺身躯。

以“八尺躯”的生理存在与“凌云志”的精神追求相对照,直指人应当超越肉体局限,以志向赋予生命意义。语句通俗却充满力量,打破“安于现状”的惰性思维,成为激励男性担当进取的直白宣言。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28.“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示秬秸》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志向应当坚定;男子汉有追求,怎么能安逸闲适呢?

突破职业贵贱藩篱,以“志坚”统摄奋斗方向,劝诫世人摒弃安逸心态,凸显志向对行动的驱动作用。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29.“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袁枚《随园诗话》

用清澈如秋水的眼睛去观察思考,一生就不会被古人的言论所蒙蔽。

“秋水洗眼”喻指保持清醒的认知与独立的判断,反对盲从古人的权威。此句突破传统“尊古”思维,强调个体在历史传承中的批判性继承,为“独立思考”提供了诗意的表达,在学术与人格独立层面皆具启示。

身经百战摧强敌,留得丰功万古存

30.“身经百战摧强敌,留得丰功万古存。”——杨炯《出塞》

亲身经历上百次战斗,摧毁强大的敌人,留下的丰功伟绩将永远流传。

“百战摧敌”的过程叙事与“万古存”的结果定位,构建起“功业不朽”的价值追求路径,展现了建功立业的抱负。

身经百战摧强敌,留得丰功万古存

31.“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薛令之《自悼》

男子汉立志,应当研习古事,不要厌烦灯前读书的辛苦。

将“稽古”的历史传承与“读书苦”的当下付出相连,构建“传统—当下—未来”的励志链条,强调了学习与传承的重要性。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3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眼前有多少令人难以甘心的事情,自古以来男子汉就应当自强不息。

直面“难甘事”的现实困境,以“当自强”的宣言破局。相较于“自强不息”更具针对性,将普遍道理转化为应对具体挫折的行动指南。

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吟诵这些诗句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珍惜光阴以厚积薄发,坚守志向以穷且益坚,胸怀天下以自强不息。它们提醒我们:真正的励志不仅是外在的行动,更是内心深处对卓越的永恒追求,对责任的无悔担当,以及对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愿这些凝结着古人智慧与血泪的文字,继续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直挂云帆,勇济沧海。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定要背会的32句励志古诗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