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翻出《古文选读》,忽然懂了老师说的“以后自有滋味”——这些古人的话,早把过日子的劲儿,写进了咱们的生活里。
一、《周易·乾卦》:自强是活成“不停转的陀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啥?巷口修鞋陈师傅最懂。右腿残疾的他,每天五点出摊,锤子敲鞋底敲了二十年。去年被电动车撞翻摊位,左手缝着针,第二天又坐着马扎来了:“天不歇,人咋能歇?”
二、《孟子·告子下》:逆境是成长的“关卡”
“天将降大任”先考啥?出租屋少年小凯知道。捡铅笔头在旧报纸画画,冻得发紫的手攥着梦想。打工攒钱学画,终考上美院:“孟子的‘苦其心志’,是我通关的‘钥匙’。”
三、《报任安书》:低谷里攥紧“重生的笔”
司马迁的“忍”字咋写?送外卖的张哥用三年写就。白天跑单,晚上路灯下啃《营销管理》,欠债、嘲笑全咽进肚子。如今小超市货架整齐,他说:“把苦难当纸,总能写出点啥。”
四、《出师表》:认真是最笨的“聪明”
诸葛亮的“笨”有多可贵?社区王阿姨的小本本知道。退休后跑前跑后,记着哪家老人要买药、哪栋楼下水道堵了。疫情时爬六楼送菜,腰累弯了还笑:“答应的事,就得学诸葛亮‘做到底’。”
五、《滕王阁序》:少年气是敢“抢风头”
王勃的“狂”啥味道?实习生小林尝过。项目会上直言老员工方案漏洞,熬夜查资料做图表。建议被采纳后,他在工位贴条:“穷且益坚”——二十岁的“不懂规矩”,或许就是未来的“青云之志”。
六、《师说》:放下“面子”才有“里子”
韩愈的“师”在哪?卖菜孙阿姨的手机里有答案。跟9岁孙子学线上接单,台灯下记“点屏幕”“划这里”。如今短视频卖菜火爆,她笑:“能者为师嘛,孙子教我的,比老法子管用!”
七、《岳阳楼记》:善意是本能的“忧乐”
范仲淹的“忧”离咱多远?暴雨中的快递员刘哥给出答案。送件时见下水道堵了,蹲在水里抠树叶,积水没过脚踝也不停手:“大家别走湿路,我脏点没啥。”雨衣上的泥点,比啥都亮堂。
八、《正气歌》序:硬气是“看不下去”的勇气
文天祥的“正气”啥模样?退休教师陈叔演过。遇偷井盖混混,他张开双臂拦井口:“偷公共设施,羞耻不?”扳手划伤手臂也不退,如今井盖上的“当心安全”,是普通人的“钢铁脊梁”。
九、《五代史伶官传序》:安逸是藏着刀的“枕头”
李存勖的教训多现实?包子铺老板最清楚。生意火时偷工减料,馅料差、卫生懒,结果客人跑光。关店时叹气:“欧阳修早说‘逸豫亡身’,怪我把‘忧劳’当耳旁风。”
十、《劝学》:成事儿是“慢功夫”叠出来的
荀子的“积跬步”咋走?磨剪刀的王师傅走了三十年。每天背着工具箱串街,磨坏的砂轮堆成小山。有人嫌他赚得少,他说:“一天磨好一把刀,十年就是三千六百把——急啥?”
写在最后:
这些古文不是书上的道理,是陈师傅的锤子、小凯的铅笔、王阿姨的小本本。难过时读“天行健”,累时想“生于忧患”,浮躁时念“忧劳兴国”——千年前的人,早把活法,写在了咱过日子的细节里。
互动:哪句古文像你的“生活台词”?评论区聊聊~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十大励志古文,常读之可以补人阳刚之气,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