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交礼仪

「发现澳门」一文看懂澳门的春节习俗

 

星期五就是农历大年初一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盛大和热闹的传统节日。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汇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今日和大家看看澳门各式各样庆祝新年的方式。

澳门春节习俗源自岭南文化

澳门居民原籍粤闽为主,过年习俗基本源自岭南文化与八闽民风。尾禡(农历十二月十六)之后,店铺会追收货款、偿还债务,做收支年结,选购年礼答谢客户;祭灶(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后,大家开始办年货、添新衣,择吉日“还神”;年廿八“洗邋遢”(大扫除),布置喜气装饰、贴上门神、春联、挥春;除夕祭祖,吃过团年饭后,一家人逛花市。

踏进初一子时,拜神迎新年、开门迎财神,不少信众会到庙宇上“头炷香”祈福保佑。居民依习俗年初一吃素、不扫地、不倒垃圾,到庙宇上香,向亲友拜年;初二吃丰盛的“开年饭”;初三“赤口”一般不出外拜年;初七为“人日”,吃长寿面或及第粥;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一家人吃汤圆,出外赏花灯、猜灯谜。整整一个月的连串迎春活动才告一段落。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个贺年全盒,装有各式吉祥含义的贺年食品。

土生葡人同样重视农历新年

澳门有不少土生葡人,他们长期与华人相处往来,有的已听懂粤语,甚至可以用粤语交流;他们既传承了葡萄牙的拉丁文化,又融入华人的传统习俗,与华人一样重视春节。

土生葡人家庭新年齐聚一堂吃火锅

部分土生葡人家庭受华裔长辈影响,除了重视西方文化礼仪外,亦会将中式习俗传承下来。与华人过年一样,他们在新年前会大扫除、贴挥春、置全盒;年三十晚吃团年饭、逛花市、一起守岁,长辈向晚辈派利是等。

渔民的新年祈盼

一帆风顺、网网千斤

渔民曾是澳门最大职业群体,他们靠海维生,大多信奉神灵,祈求庇佑。渔民过春节的习俗与陆上人稍有不同,特别是春节前后祭神仪式繁多,一直传承至今。

渔民春节前后祭神仪式繁多

还神保平安

农历十一月下旬,渔民便会陆续归航,准备迎接农历新年。在农历十二月十五前后,渔民会前往庙宇为年头所作的祈愿还神,感谢过去一年神恩庇佑。

农历十二月廿三是祭灶日,晚饭过后,渔民收拾厨房用具,恭送灶君。祭品中最特别的是有两根竹蔗,这是给灶君的一点“甜头”,请祂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美言几句。

在船头进行还神仪式

渔民在农历十二月廿四至廿九期间,根据“通胜”择定吉日、吉时,准备丰富祭品还神。仪式由祖先神位开始拜祭,再拜船头,接着拜船尾“天神”和左边船舷“海口”(即祭“海龙皇”)。还神仪式完成后,岁晚休息正式开始。

贴挥春

“龙须头”最前端贴上“大吉”

年廿九或三十,渔民会择上午吉时,一家人动手将甲板船舱洗刷干净,贴上挥春、红钱,在船头“龙须头”最前端的位置贴上“大吉”,船尾贴上“一帆风顺”,然后长辈带领年轻一辈进行团年拜祭。渔民家庭享用完团年饭,还会用柚子叶烧水洗澡,以除秽祛邪。

家家户户为渔船船头贴上“大吉”

开年祈福

踏入初一子时,渔妇会主持“做初一”的拜祭仪式。年初二是“开年日”,凌晨会进行开年拜祭,为取好彩头,祭品有鸡、猪肉、水果等,还有猪手、猪脷、年桔等,意寓“出海网网千斤、横财就手、大吉大利”。年初二上午,渔妇还会前往庙宇祈福,下午渔民拖家带口,携同过年礼品回娘家拜年。

行张

大船

年初四,渔民会择一个涨潮吉时,进行“行张”拜神仪式,寓意新年“开张大吉”;还会在船旁向海放下纸扎的“鱼门”和“大船”,纸船装有茶、米、油等,前者希望海龙皇将鱼门闸打开,让渔民收获丰盛;后者希望出海平安。

鱼门

首航朝拜

“行张”仪式过后,渔民取出过年前收起的渔网,一切准备妥当后便可起锚出航。渔船新年后第一次出海须择吉日,途经妈阁庙时,船头一定会向妈祖朝拜,点燃爆竹,祈求保佑。出海行驶到合适渔场进行新春第一次放网,渔家一连串的新年拜祭仪式才告一段落。

图文资料來源:《澳门》杂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现澳门」一文看懂澳门的春节习俗,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