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入选首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目录》,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医药类科普期刊——
4月7日,春日的北京生机盎然。这天下午,一位女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来到中国中医药报社门口。
“俺们要订《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当被问及来意,来自沈阳的杨女士便打开了话匣子。“俺爸在有《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订阅了,他一直在坚持看,有一段时间好像是断订了。今天我们要上秦皇岛,在北京转车,就顺道儿来报社这边订阅杂志,生怕错过最新期。这杂志内容质量特别好,让我们非常受益。”
同样喜欢这本杂志的读者郭珊珊告诉记者:“每期《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只要一来我都会逐页翻阅,看到好的图文我就用手机拍下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给朋友。”她回忆,2023年初,她因为失去了一位至亲,陷入了抑郁情绪。当时看到杂志介绍的“宽心方”甘脉大枣汤,她咨询医生后抓了一周中药煎煮服用,感觉不错,接着又服用了一周。又使用了书中介绍的环境疗法和音乐疗法,现在走出了抑郁情绪,她表示,非常感谢《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聚“三气”:让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让中医养生成为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一直以来的办刊理念。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有三气:通天气、接地气、聚人气。”谈及对这本杂志的第一印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期刊审读专家温长路用“三气”来总结。“通天气”即紧跟党的方针政策,紧跟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传播正能量,汇聚凝聚力;“接地气”则是服务于老百姓,无论从杂志设计的高度还是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紧贴老百姓的需求,这是杂志的一个主线;“聚人气”即为聚集起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专家以及中青年专家等不同梯队的一线中医专家。
多年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始终坚持以内容为王,发挥行业专业优势。编辑成员们始终勤耕不辍,在如何使中国人拥有正确的健康养生方式上,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养生服务。
今年9月20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目录》,成为目前中医药领域唯一入选的国家级科普期刊。
科技部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此次在全国各领域数百种科普期刊中遴选出45种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历来首次,反映出国家对于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医药领域科普期刊,将极大地激发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投身创作科普作品的积极性。与其他高质量科技论文一样,中医药科普作品创作的成果开始有了官方的权威认定。
“核心期刊‘核心’两个字,就给了基本的定义。核心是一面旗帜,《中医健康养生》杂志能够入选核心,第一证明了办刊的方向、内容以及社会的影响力在这个领域中名列前茅;第二,对以后杂志的办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具备行业领域中科普期刊的导向性、示范性和引领性,需要不断地在内容上保持核心标准,不断创新。所以我觉得这个含金量,并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它要求杂志办刊的标准越来越高。”温长路说。
“能入选核心我们非常激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意义。”《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主创人员表示,杂志的定位是科普读物,如何科普正确的中医健康养生方式,是选题的出发点,杂志一直紧跟健康热点,注意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过去杂志有一个栏目是“问健康”,一次读者留言反馈说对中医防治脱发的话题感兴趣,主创人员从熬夜加班开始说起,告诉读者正确的防脱发养生方式。
目前《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分为封面报道、日常养生、知病防病、人文健康四大板块,栏目有养生真相、起居养生等60个。 另外,杂志还针对社会热点和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精心推出封面报道及专题策划,如“找回被偷走的脑力”“挺脊梁,正中轴”“候鸟之旅”等,真正让中医健康科普深入人心,塑造出正确的中医健康生活方式。
话权威:为中医健康养生正本清源
2018年春节期间,一条“过年不值得买阿胶”的微博,将阿胶称为“水煮驴皮”,否定其补血、止血等功效,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久后,又一则名为“这4种保健品不保健,千万别花冤枉钱”的文章又否定了冬虫夏草、松花粉等功效。这些言论使得中药疗效受到质疑。
阿胶、冬虫夏草等中药到底有没有保健功效?为解答公众疑惑,《中医健康养生》杂志进行专题策划,邀请国医大师张灿玾、金世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任医师等多名权威专家接受采访,撰写《阿胶等于水煮驴皮别让国医成为闹剧》《不对症何谈中药之效》《追本溯源识药应知医理》等5篇文章,对否定中药疗效的言论予以强力回击、正本清源。
“实际上刚创刊的时候,社会上对中医健康养生认知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比如喝绿豆水可以治病等等。所以我们必须去正本清源,用最权威、最科学的态度科普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杂志初创人员对记者说,“我们的初心就是竭力邀请行业专家为大众提供最地道的中医健康生活方式,为了抢在第一时间更好地完成选题,经常去医院与专家交流。”
杂志自创刊至今,编辑团队始终坚持用“权威性、原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态度将精品呈现在读者面前;坚持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权威专家采访摆在最前面,用权威的声音去引导群众回归健康。
多年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报》社的丰富专家资源,形成了1000多名稳定、高素质的作者队伍,90%以上是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高校教师或三甲医院的知名医生。
“杂志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权威性,作者和编辑都是专业的,邀请大专家写小文章;第二是通俗性,文章都是很通俗很接地气的,老百姓一看就能看明白。还有一些很有趣味的故事来说明这些养生的知识和方法;第三是时效性,比如说节气养生内容,及时地推出一些时效性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提供的中医健康生活方式,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张其成评价。
塑融媒:扩大中医健康养生声量
“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从书面阅读到‘小屏时代’,我们仅做一本纸质杂志还远远满足不了受众需求。”杂志主创人员告诉记者,为此杂志开始探索新媒体矩阵,积极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完善“刊、网、端、微”等多元发布体系,为读者呈现出全面的中医养生知识。
自创刊至今,《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始终以“传播科学中医养生理念方法,提高人民群众中医健康素养”为办刊宗旨,弘扬“中医养生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办刊理念。从2018年《中医健康养生》杂志被评为“中国最美期刊”,入选“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202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科普期刊”,到2024年入选首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目录》。经过多年发展,杂志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家级专业大型数据库,并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陆静表示:“未来,我社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牢记办刊宗旨和使命,坚持需求导向,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提升办刊质量与传播效果,引导鼓励更多的高水平专家参与中医药科普工作,创作更多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中医药科普精品,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力,营造爱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医文化科普动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10月28日1版 实习记者 姚晶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健康养生》:塑造中国人健康生活方式,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