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天一热,什么毛病都来了。有人说“哪有病?就是热得烦”,可真要是这么想,迟早出事。你以为大夏天出点汗、吃点冰、吹会儿空调没啥?老中医劝一句:这时候的身子啊,最容易出岔子!
三伏天是养生的大节点,也是埋病根的高发期。你以为夏天最养生?错!夏天也是最容易“假装健康”的季节。
年轻人嘴上说着“轻养生”,手里捧着冰啤酒,夜里躺在空调屋里吹到发凉,早晨又顶着烈日跑步,结果呢?一查身体,湿气重得能养条鱼。
这篇文章,不是空口说教,也不是学术堆砌。是老中医几十年坐诊经验,掺着中西医的见识,告诉你:三伏天,别乱补、别乱动、别乱信。
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先说个真事。
2022年,广州某三甲医院接诊了一位36岁的程序员,夏天里天天加班,一热就猛灌冰水,回家就猛吹空调,结果某天早上醒来,后背像被刀割一样疼,发烧、呕吐,差点进了ICU。医生诊断:急性肾盂肾炎,诱因?寒湿内侵,免疫力骤降。
你以为这事离你远?其实你身边就有类似的。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叫“天人相应”——天热则阳旺,人亦阳盛。
这时候,身体的毛孔张开,气血运行加快,正是调理身体、祛湿排寒的好时机。但问题是,一不小心,这阳气也最容易被你“败光”。
你熬夜、贪凉、乱补、暴晒、情绪大起大落……都在伤阳气。
中医讲“阳虚则寒,寒则生湿,湿则生痰,痰则成病”。病,是一点一点积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夏天就该吃冰的,贪凉才舒服。
不怪你,谁不想图一时痛快。但你得知道,三伏的“伏”,是藏伏、是闭藏,不是放肆挥霍。
有个北京来的小伙子,前几年在上海工作,暑伏天里天天喝冰镇可乐,晚上睡觉把空调开到18度,早起还跑步健身。结果不到一个月,脸色发黄、腹胀疲乏、拉肚子不止,检查是脾虚带湿。
中医讲“脾喜燥恶湿”,夏天湿气重,本就容易困脾,加上寒凉直入脾胃,脾阳一伤,整个身体的运化都乱了套。
别小瞧这“脾虚湿重”,它不是个轻病,而是万病之源。什么脂肪肝、痤疮、慢性胃炎、甚至不孕不育,都是从“湿”开始的。
说到这儿,咱得聊聊几个暑伏期间最常见的养生误区。
别看你满口“我有养生意识”,但很多人养的不是生,是病。
第一误区:伏天进补,越补越虚。
你以为夏天补点人参鸡汤、十全大补,就能强身健体?错!
伏天补不对,补进去的是火、是湿、是堵。
老中医常说“虚者补其母”,可你连“虚”的类型都没搞清楚,怎么补?阳虚、气虚、血虚、阴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二误区:运动出汗越多越好。
有些人三伏天非要跑步、练铁、跳绳,汗流浃背才算“排毒”。可实际上,三伏天出汗多了,容易伤津耗气。
特别是体质偏虚的人,流汗太多,反而导致气血亏损,更容易中暑、头晕、乏力。
第三误区:空调吹不停,身体没事。
你以为自己年轻,吹空调没感觉?但你有没有发现,肩颈僵硬、腰酸背痛、晨起头沉、睡觉口干这些小毛病,往往夏天特别明显?
这是风寒湿邪趁你毛孔大开时,顺着空调风钻进身体的结果。
你现在不管,等老了就是风湿、关节炎、怕冷、失眠,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那到底该怎么养?
不急,老中医这就掏出压箱底的经验。
顺天而养,才是正道。
三伏天讲究“冬病夏治”,意思是——冬天怕冷、气短、咳喘、关节痛的人,夏天是调理的大好时机。
但这调理,不是胡乱吃药,更不是猛灌保健品,而是顺应阳气,疏通经络,调和脏腑。
比如说,饮食上要清淡,少油少盐,忌寒凉。
绿豆汤可以喝,但别冰镇;西瓜可以吃,但别贪多;晚上饿了,来碗小米粥,比什么都补脾胃。
作息上,建议午休,早睡早起,别熬夜。
夏天日长夜短,按老中医说法,“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晒点太阳挺好,但别暴晒。
情绪上,要调和气血,忌怒忌喜忌忧。
人在伏天容易烦躁,动辄发火,其实是心火上炎。心火一旺,睡不好、消化差、脾气暴,全都来了。
最好的解法,是静心养神。可以打坐、泡脚、听听昆曲、闻点艾香,都是调养心神的好法子。
现代医学怎么说?我们也得看看。
据中国CDC发布的数据,三伏期间中暑、高血压波动、呼吸道感染、心梗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特别是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更容易在高温中出现生命危险。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伏天进行针灸、艾灸等外治疗法,对缓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关节炎等“冬病”有明显疗效。
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也有数据表明,三伏期间合理调理饮食、改善作息,可以有效降低慢病复发率,尤其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益处。
这也正是中西医结合的妙处:西医给你精准的数据,中医给你整体的把握。
老中医说到底,不是让你苦哈哈地活,而是懂得节制、顺势而为、养中有乐。
你可以吃点好吃的,但别贪凉。你可以运动,但别逞强。你想熬夜,也得知道怎么补觉、怎么保阳。
养生不是你变成“草根仙”,而是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
所以这篇文章,老中医想告诉大家的就一句话:三伏天,不是拼命活,而是聪明活。
别再以为年轻无敌,别再迷信所谓“养生神器”,别再盲目跟风。
养生,得从看清自己开始。
你要是看懂了,就点个赞;你要是觉得有用,就转发给你在吹空调吃冰棍的朋友;你要是还有问题,评论区老中医继续陪你聊。
别怕问蠢问题,怕的是你明知道错还不改。
参考文献:
[1]王玉霞,李春玲.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03):112-116.
[2]刘志强,张慧敏.夏季高温与慢性病发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07):622-627.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高温健康风险监测报告[R].北京:中国CDC,2023.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伏期间该如何养生保健?老中医讲:这些养生误区要避免!,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