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交礼仪

你知道“握手”礼仪的要求吗?

 

(张德敏 整理)

握手礼,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礼节之一。

握手的含义很多,不但表示相识、相见、告别、友好,也表示祝贺、感谢、鼓励、支持、慰问等不同意义。

在当今的社会交往中,两人相向,握手为礼。不仅熟人、朋友,就连陌生人和对手,都可能握手。

握手常常伴随寒暄、致意,如您(你)好、欢迎、多谢、保重、再见等。

“握手”礼的起源

握手礼仪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

一种认为起源于“刀耕火种”年代。在远古“刀耕火种”的年代里,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为了表示友好,

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另一种认为起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征战时,骑士们都穿盔甲,除两只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铁甲里,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后来,这种友好的表示方式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握手礼。

“握手”礼的基本要点

伸手的先后顺序:通常是由女士、主人、长辈或职位较高的人先伸手,男士、客人、晚辈或职位较低的人应在对方伸手后回应握手。

握手的方法:握手时应使用右手,紧握双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男士握手时应脱帽,并摘下手套(除非是特殊情况)。

握手时的态度: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表现出真诚和尊重。应伴随微笑、点头等友好表情及适当的问候语。在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避免交叉握手。避免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东张西望或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握手的特殊情况:当与女性握手时,如果女性没有主动伸手,男性不应主动上前握手,而应等待女性的示意。如果女性没有握手的意图,男性应以点头致意的方式打招呼。

握手的禁忌:在某些情况下,如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并向对方解释并致歉。此外,不应忽视或拒绝与对方握手的请求,这会被视为无礼的行为。

握手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握手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应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例如,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人们不用左手与他人接触,因为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因此,要正确了解和使用握手这一礼仪,确保握手这一社交行为的恰当性和礼貌性。

握手礼的适用场合

从握手中,不但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向,还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和感情。有时握手比语言更充满情感。

久别重逢时;

迎接客人到来时;

当你被介绍与人认识时;

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拜访告辞时;

送别客人时;

别人向自己祝贺、赠礼时;

拜托别人时;

别人帮助自己时,等等。

握手礼的体态语言

握手的具体样式是千差万别的。

了解握手的各种样式,有助于人们通过握手了解交际对方的性格、情感状况、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也有助于在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去自觉应用好各种具体的礼仪样式。

谦恭式握手,又称“乞讨式”顺从型握手。即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手势与对方握手。用这种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懦弱,处于被动地位;又可能是处世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对对方比较尊重、敬仰、甚至有几分畏惧。

支配式握手,又称“控制式”握手。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势握住对方的手。以这种方式握手的人想表达自己的优势、主动、傲慢或支配地位。这种人一般来说说话干净利索、办事果断、高度自信,凡是一经决定,就很难改变观点,作风不大民主,在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差距较大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一方易采用这种方式与对方握手。

无力型握手,又称“死鱼式”握手。握手时伸出一只无力度的手,给人的感觉象是握住一条死鱼。这种人的特点如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对人冷漠无情,待人接物消极傲慢。

“手套式”握手。握手时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既可表示对对方更加尊重、亲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于人之意。但这种握手方式最好不要用在初见几次面的人身上,以免让对方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抓指尖握手。握手时不是两手的虎口相触对握,而是有意或无意地只捏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与男性握手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与稳重,常采取这种方式。如果是同性别的人之间这样握手,就显得有几分冷淡与生疏。

施舍型握手。即在行握手礼的时候只伸出四个手指与他人相握,表明此人缺乏修养、傲慢、不平易近人。

握手礼仪的运用

在社交场合中,还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个人的感受,来施行握手的礼仪。包括握手的正确方法、握手的顺序、以及一些握手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正确方法:两人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双方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3秒左右。男士之间握手,可适当用力,以示热情。男女之间握手的力度不宜过大。

握手顺序:握手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尊者优先”的原则。具体的顺序包括:

职位高的人与职位低的人握手,职位高的人应先伸手为礼;

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先伸手为礼;

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先伸手为礼;

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先伸手为礼;

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先伸手为礼;

社交场合的先到者与后到者握手,应由先到者先伸手为礼;

主人待客时应先伸手,与来访客人握手;

客人告辞时,应由客人先伸手为礼。

握手时的禁忌:握手礼的禁忌有许多,这里仅举二三。

忌“三明治”式握手(双手握单手),尤其忌用双手与异性握手(面对长辈、上司或贵宾或是久未见面的故友或至交除外);

忌戴手套握手,但在社交场合,女士戴与礼服相配套的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是允许的;

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

忌与人握手时另一只手插在衣服口袋里;

忌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眼神飘忽不定,无视对方的存在;

忌戴着墨镜与人握手(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除外);

忌将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动;

忌仅握住对方的指尖;

忌用不洁或者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忌握手完毕立即擦拭双手;

忌拒绝与别人握手,表示是对对方的不敬;

忌握手时掌心下压,会给对方造成居高临下甚至藐视之意;

忌握手时用力过猛则显得粗鲁无礼,过轻有敷衍了事之嫌;

忌握手时恭敬程度要适当,不要过及点头哈腰;

忌不要交叉握手,这在商务场合中是忌讳的。

因此说,遵循这些握手的禁忌,有助于您在各种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展现良好的教养和修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知道“握手”礼仪的要求吗?,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