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育儿亲子

爷爷拼尽全力陪孙子亲子活动:这不是遗憾,是爱的补位

 

周五下午的幼儿园操场,彩旗飘得很热闹。朵朵抱着膝盖坐在台阶上,看着小朋友们被爸爸妈妈举得老高,笑声像撒了一把糖。直到爷爷的粗手掌轻轻碰她肩膀:“朵朵,爷爷带了你的小水壶,我们去玩那个‘两人三足’好不好?”爷爷的白发被风掀起,眼角的皱纹里全是紧张——他怕自己走得慢,怕跟不上节奏,更怕朵朵因为没爸妈陪而难过。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无奈:加班、出差、老人住院,亲子活动只能缺席;很多孩子也有过这样的失落:为什么别人的爸妈都在,我没有?

亲子活动的本质是“爱与陪伴”,不是“父母必须在场”。当父母无法参与时,爷爷、奶奶的“补位”,一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只要这份陪伴是用心的。它不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别人”,反而会让孩子懂得:爱有很多种样子,有的是爸妈的每天陪伴,有的是爷爷翻遍手机学游戏规则的认真,有的是奶奶提前三天做手工道具的用心。

① 当父母缺席,“替代者”的用心比“身份”更重要。爷爷可能不会像爸妈那样熟练玩“袋鼠跳”,但他会提前一周跟着视频练;奶奶可能不会做复杂手工,但她会把孩子的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领口绣上孩子最喜欢的小兔子。就像那个火了的爷爷,他坐在台子上用手撑着身体,把孙子运到终点时,孙子笑着喊:“爷爷,你好厉害!”——孩子的笑,就是对这份用心最好的回应。

② 提前和孩子沟通,比“偷偷缺席”更能减少失落。如果知道爸妈真的有事,孩子其实会理解的。就像浩浩的爸爸出差前,蹲下来和他说:“儿子,爸爸要去赚买新绘本的钱,等我回来,我们一起玩幼儿园教的‘接力赛’好不好?”浩浩虽然有点难过,但还是点了点头——因为他知道,爸爸的缺席不是不爱他,是想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③ 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比“补偿”更能建立自信。重阳节时,小朋友给爷爷捶背,爷爷说:“我们家小宝的手真有力,捶得爷爷舒服极了!”孩子会觉得:“我能帮爷爷,我很厉害。”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比“爸妈陪我玩”更能让孩子建立自信——他们会知道,不管谁陪,自己都是被爱的。

亲子活动不是“父母的考核”,而是“爱的表达课”。当父母无法参与时,不用内疚,只要让孩子知道:“不管谁来陪你,我们都很爱你”;不用焦虑,只要“替代者”用心,孩子一样能笑得很开心。就像那个拼尽全力的爷爷说的:“我老了,但我想让孙子知道,他的每一次活动,我都不想错过。”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爱”的感知,来自“是否被重视”——爷爷记得孩子喜欢的颜色,奶奶记得孩子不吃香菜,这些细节比“父母必须在场”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你有没有过让老人替你参加亲子活动的经历?当时孩子的反应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一起聊聊:爱,到底有多少种样子。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爷爷拼尽全力陪孙子亲子活动:这不是遗憾,是爱的补位,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