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宠物养护

辽宁农产协“数字共生”开新篇!新掌门王凤久:有求必应!

 

当沈阳新供销集团的云端宣传资料链入派美特宠物医疗的服务网络,当阳光养猪模式的大生物安全观对接上辽宁康普利德生物的科研成果,当辽宁同行时代孵化公司展开对所有会员单位的AI应用实战培训——在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协会的数字化平台上,一场跨越行业边界的农业产业“共生实践”正悄然展开。近日,协会新任会长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监事会主席王凤久在第五届会员大会上提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协会共建生态理念,将会以近600家会员企业为支点,协力撬动辽宁农业从“单打独斗”向“生态共荣”转型。

数字基建:让600家企业在“云端”找到协作密码

“7月份,电子版企业简介将覆盖所有会员,点开名录就能看到上下游伙伴的业务范围、合作需求。”王凤久口中的这份“数字名片”,正是协会搭建的首个产业协作基建。不同于传统名录的静态展示,这份电子版名录不仅收录了企业主营业务、联系方式,更标注了每家企业的“需求标签”——有的需要冷链物流支持,有的寻求深加工技术合作等,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企业直接对接商洽。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对农业产业“信息孤岛”的破解。长期以来,辽宁农业企业虽数量众多,但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割裂:种粮大户找不到契合的深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对接不上理想的饲料供应商。协会秘书处前期调研显示,近三成会员企业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发展最大阻碍。而数字名录的上线,相当于为600家企业铺设了一条“云端高速路”,让协作从“碰运气”变成“精准匹配”。

跨界破圈:当农业企业遇上“非典型伙伴”

在这场生态重构中,最令人意外的是“跨界者”的加入。

沈阳新供销集团本是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老兵”,如今却为600家农企打造云端宣传阵地,连派美特宠物医疗的服务也被纳入其中——原来,不少养殖企业员工有宠物护理需求,这份“非农业服务”反而成了增强企业粘性的纽带。悦安智链(辽宁)科技公司提供的办公场地里,既有苍达粮油的市场团队与营销专家讨论渠道拓展,也有未来农业发展公司的科研人员与协会专家智囊团对接技术转化,还有沈阳农投集团与协会会员企业的投资磋商,物理空间的开放正呼应着产业边界的消融。

“每家企业都是生态的‘器官’,各司其职又相互滋养。”王凤久举例,辽宁同行时代孵化公司的电商培训,不仅教会种粮户直播卖米,还帮宠物食品企业打通了线上渠道;沈阳农业投资集团则像“血管”,将资本输送给有扩产需求的中小企业。这种打破“农业只与土地相关”的固有认知,让产业协作有了更多可能性。

生态规则:“不打扰”是底线,“有回应”是底气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八个字,被王凤久视为生态健康的“双保险”。

“不打扰”体现在数字平台的“去中心化”设计上:企业信息自主更新,合作意向自主对接,协会不强制干预;而“有求必应”则依靠两层保障——一是由李新华教授等10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政策疑问提供定制方案;二是轮值会长制度,每月由不同领域的企业负责人牵头,聚焦一个行业痛点组织研讨。

这种规则设计,让生态既保持活力又不失秩序。正如刚加入协会的一家小型果蔬合作社负责人所说:“平时各忙各的,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群里@专家或会长,很快就有回应,这种感觉很踏实。”

从“企业集合”到“共生有机体”

王凤久在讲话中提到,协会的目标是成为“会员之家、赋能引擎、政企桥梁”。这一定位背后,是对农业产业组织形态的重新定义:600家企业不再是分散的“点”,而是通过数字平台、专家支持、跨界合作串联成的“网”。

当港股上市公司十月稻田的市场经验反哺初创农企,当已经创立30年并在主板上市11年的禾丰股份的管理模式通过培训交流惠及同行,当康普利德的科研成果嫁接到传统养殖企业——辽宁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基因重组”。这种重组无关规模大小,而是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在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企业输出资源,小企业贡献特色,专家提供方案,协会搭建舞台。

换届后的七月上旬,新一届协会各项工作已经迅速展开。王凤久同沈阳副食集团等企业管理者做了深入交流,探讨协会企业的上下游合作。同时他又同香港贸易发展局大连办事处负责人对接,推动会员单位赴香港考察交流。协会秘书处协调企业参加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策划的与辉同行直播活动等。务实高效的工作进展,得到了会员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辽宁工业曾靠协作创造奇迹,如今农业也能靠共生焕新成长。”王凤久的这句话,或许正是这场“数字共生”实践的深层逻辑——在这片土地上,产业的力量从不来自单打独斗,而源于彼此成就的智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辽宁农产协“数字共生”开新篇!新掌门王凤久:有求必应!,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