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开心心布置的温馨小家,说不定藏着看不见的 “毒物”!近日,家居安全专家和质检部门提醒,这几类看似普通的日用品若使用不当,可能悄悄危害家人健康,赶紧检查你家有没有
一、廉价仿瓷餐具:高温下释放甲醛的 “餐桌隐患”
不少家庭喜欢用轻便耐摔的仿瓷餐具,尤其给孩子用更放心。但低价劣质产品生产成本就几块钱
因为这类餐具多使用尿素与甲醛混合的劣质材料,而非正规密胺树脂。
当盛放麻辣烫、热汤等高温食物,或用微波炉加热时,甲醛会大量释放。
据市场监管总局抽查,部分不合格仿瓷碗的甲醛迁移量超标达 8 倍,长期使用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过敏,甚至增加致癌风险。
购买时认准餐具底部 “QS” 标志或 “食品接触用” 认证,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款式,出现划痕、裂痕立即更换。
二、香味刺鼻的 “三无” 香薰:卧室里的 “隐形污染源”
为了让房间香喷喷,很多人喜欢点香薰蜡烛、喷空气清新剂。
但不合格的廉价香薰,比如 网红直播间10 元 一板的香薰蜡烛
这种多含苯、甲苯等有害化学物质,美国环境署研究发现,这类香薰燃烧或喷洒后,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可超标 3 倍,长期在密闭卧室使用,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甚至损伤神经系统。
更危险的是,部分固体香薰添加工业香精,儿童误食可能引发中毒。
建议选择天然大豆蜡、蜂蜡材质的香薰,空气清新剂认准 “无添加酒精、苯类” 标识,使用时保持通风,远离儿童接触范围。
三、颜色鲜艳的塑料玩具 / 餐具:孩子身边的 “塑化剂陷阱”
给孩子买的卡通塑料碗、彩色积木、吹泡泡玩具,可能正在释放有害塑化剂!
这类产品为了颜色持久,常添加邻苯二甲酸盐,遇高温或油脂会迁移到食物、皮肤表面。
央视曾曝光,部分不合格儿童餐具浸泡在 60℃热水中 1 小时,塑化剂溶出量超标 15 倍。长期接触可能干扰孩子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塑料餐具首选 “PP 材质”(底部三角标内数字 5),玩具避免买有刺鼻气味的,新玩具用清水浸泡 2 小时再使用。
四、发霉的木质菜板 / 筷子:厨房里的 “黄曲霉毒素工厂”
菜板用久了,表面的刀痕、裂缝里容易残留食物残渣,潮湿环境下很快发霉,产生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疾控中心检测显示,使用超过 1 年的木菜板,每平方厘米霉菌数量可达 5000 万个,若肉眼可见霉斑,毒素含量已超安全标准 20 倍。同样,发霉的竹筷子、木质餐具也可能藏毒,长期使用增加肝癌风险。
木质、竹制餐具每周用沸水煮 10 分钟消毒,出现霉斑、裂痕立刻更换,塑料菜板建议 1-2 年换新。
五、超期服役的电热毯 / 电水壶:安全与健康的双重威胁
电热毯使用超过 6 年,内部线路易老化短路,引发漏电或火灾;而电水壶用久后,内壁的水垢若含有重金属,反复煮沸可能溶出。
更需警惕的是,部分低价电水壶采用回收塑料,遇高温释放双酚 A,影响人体代谢。
电热毯发现局部过热、异响立即停用,电水壶每周用白醋浸泡除垢,选购时认准 3C 认证。
专家提醒:安全选购记住 “三不” 原则
不买无品牌、无认证、无清晰材质说明的 “三无产品”;
不忽视 “小划痕、小霉点”,及时淘汰有安全隐患的旧物;
不盲目相信 “网红爆款”,低价促销产品更要仔细核查资质。
这些 “毒物” 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为了家人健康,赶紧对照清单排查一遍,别让 “习以为常” 的日用品变成危害健康的凶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快扔!这些天天用的家居用品暗藏毒性影响肝肾,快看你家有没有,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