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领略卢秀辉词作的意境之美 以《三台 对千峰烟凝翠霭》为例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卢秀辉的创作背景及其诗词特色。深入理解《三台•对千峰烟凝翠霭》的意境营造、意象表现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学会用多角度分析诗词意境。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借山水抒发的情感与哲理。培养热爱传统文化、欣赏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感。创新与实践目标激发学生借鉴意象表达情感的创造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创作古典诗词的能力,学会用意境表现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词中意境的营造与意象的分析,理解诗人借山水表现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理解写意手法在意境中的作用。

烟凝翠霭

三、教学准备

相关背景资料:卢秀辉的生平、艺术风格、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多媒体素材:山水画、云雾、银河、松涛等意象图片,古琴音乐、松涛声。词作文本:全文朗读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提问引发兴趣:“同学们,古人用山水意象寄托情感,你们还记得哪些诗句?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些诗句中山水意境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现代诗词名作——卢秀辉的《三台•对千峰烟凝翠霭》,探索它如何用山水意象表达深远的意境与情感。”

(二)背景介绍(10分钟)

卢秀辉简介:介绍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强调其善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作品背景:讲述此词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强调其借山水意象表达心境的特点。

(三)全文朗读与整体感知(10分钟)

全文朗读:由教师或学生轮读,感受节奏韵味。整体感受: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这首词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和心灵体验?

祥云悠悠

(四)逐句赏析与意象分析(50分钟)

分段赏析

逐句逐段分析,结合图片、音乐辅助理解。
第一段:“对千峰烟凝翠霭,半张薄宣铺就。”重点:山峰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表现自然的宏伟与神秘。讨论:为何用“烟凝翠霭”描绘山水?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第二段:“且漫将、万壑贮胸中,任云底、龙蛇奔走。”重点:胸怀如山,任意容纳万壑,表现心胸宽广。讨论:诗人借“龙蛇奔走”表现什么?象征生命力还是自由?第三段:“风生处、淡墨皴峦岫。更点染、苍穹如绣。”重点:用淡墨表现山峦皱褶,用“绣”点缀天空,细腻而富有画意。讨论:这里的“淡墨”、“点染”如何表现山水的虚实结合?第四段:“笑人老、霜鬓萧疏,莫自放、野情依旧。”重点:表达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情感。讨论:诗人如何借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后续意象分析

结合“篆籀”、“星斗”、“银河”、“松涛”、“苔印”等,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意境营造。

(五)写作技巧与意境分析(30分钟)

写意手法:借助淡墨、点染、虚实结合,表现山水的空灵与深远。意象象征:山峰、云雾、银河、松涛等,代表自然的宏伟、神秘、浩瀚与静谧。文化内涵:融入篆籀、星斗、天机等符号,表现气脉相通、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情感表达: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

苍穹如绣

(六)学生互动与实践(40分钟)

小组讨论:“你认为词中哪个意象最打动你?为什么?”“如果你用一句话描述这首词的意境,会是什么?”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段描写自己理想中的山水意境的文字或一首短诗。创作尝试:让学生尝试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或哲理。

(七)拓展与总结(20分钟)

古今对比:比较古代山水诗与现代诗中的意境表现,感受传统意境的传承与创新。文化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篆籀、星斗等符号的文化内涵,理解“气脉相通”的哲学思想。总结升华:强调意境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文化精神的体现。鼓励学生用心感受自然,借鉴古人意境,丰富自己的表达。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观察学生对意境的理解深度,评价其分析的细腻程度。鼓励学生在表达中融入自己的感悟,提升创造力。关注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给予具体指导。

龙蛇奔走

六、课后作业

写一首古风小诗:题目自拟,内容围绕山水意境展开,字数不少于16字。赏析一首古代山水诗:结合意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创作尝试:用现代语言写一段描绘心中山水的文字,体会古今表达的异同。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卢秀辉《三台•对千峰烟凝翠霭》的意境营造与意象表现,还能学习到借景抒情、写意表达的技巧。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借助古典意境丰富自己的表达,用心感受自然之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略卢秀辉词作的意境之美 以《三台 对千峰烟凝翠霭》为例教学教案,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