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并重,对标赶超!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创新创业大提升
——读《致华为新员工书》的心得体会
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 邓瑾平
思想在前,行动在后
在“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之际,我品读了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写给新员工的告诫书——《致华为新员工书》。文中内容真挚诚恳,循循善诱,不但清晰准确地传递了华为员工应遵循的价值观和在华为应具备的工作心态、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展现出华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科技壁垒重围的魄力与勇气。一个开放、民主、实效、学习、具有系统思维的企业形象力透纸背。
华为发展至今,其不断奋斗与创新的历程,已然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鲜明旗帜,成为中国名片和民族精神的体现。透过这份告诫书,我们也深入地了解到华为能走到今天的原因,做华为人,学华为精神。
01
坚定不移专注自身领域
任正非曾说,“我们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城墙口’(通信领域)进攻,到现在的十几万人都还是对着这一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专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华为公司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只有瞄准目标,最终才能把华为做大做强。我们从事双创工作,首先要专注专心最后到专业,要学习西安、杭州、合肥、长沙等城市先进双创经验,熟悉洞察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特别在新经济发展方面,能想到企业所想,服务企业发展所需,为小微企业双创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孵化创新创业的土壤,使其破土成长、新芽吐绿、茁壮成长。
02
坚守不渝践行文化内核
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华为公司在其企业文化上兼收并蓄,自成一家。正如书中所说,“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在努力面前机会是均等的此类”。文化是管理中的软实力,它最难表述,但它又是无处不在的,只有大家认同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催人齐奋进。大学科技城入驻小微企业有600余家,鉴于此,我们更要全力打造深厚的双创文化,大力营造“敢于创新,不惧失败”的创业正能量。我们要通过完善园区技术支撑、金融平台支撑以及打造创业之星评选、预见独角兽等多个双创服务平台与系统,以发掘高端科技企业及创业榜样为牵引,进一步推动企业高速高质成长和形成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双创氛围。要创新创业就是要来高新。
03
坚持不懈保持奋斗与奉献
“华为改变命运的途径只有两个:一是奋斗,二是贡献。”“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色”……这些书中的话真是令人奋进。尽管我区创新创业工作富有一定成效,但跳出江西来看,依然存在科技含量整体不高,双创体量和活跃度不高以及平台赋能效益不明显等方面的严峻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继续保持定力,发扬艰苦奋斗和持续作战的作风;二要在服务方面摆好自身位置,为科技创新和创业群体做好“店小二”;三要在单位造就一批能脚踏实地、有真正动手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的干部队伍。
04
始终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
人们看见了华为在经营上的成功,没看见他们在“冰山下”的努力。华为近年来每年研发投入高达600亿,占销售收入的15%。过去10年累计投入3000亿元进行研发创新,19.6万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5%,研发投入与人员已超过苹果、思科等国际巨头。华为成功离不开对科技研发的执着、对基础研究的深入。当前大学科技城各子园区载体企业和科技成果项目存在联动不强,交流不紧,科技创新要素不集中的问题,难以形成共同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在科研技术与服务人才方面精细扶持,大力招引科技成果项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型企业,参照华为公司建立园区求助系统,进一步整合各园区科技资源优势,矩阵发展,形成一个资源共享联通、企业互助互惠、抱团要发展的大双创科技平台圈。做好科技成果项目外联对接工作,使他们专心致志地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有效连接,不遗余力搞产学研协同创新及技术攻关。
华为公司运营模式和华为人的精神值得学习与借鉴,我们将撷取其先进实用的理念与思维,借用解放思想大讨论这把“金钥匙”,有效破解不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桎梏与瓶颈,带领一支“闻鸡起舞”、想干能干会干的干部队伍,对标赶超,加快建设一流的大学科技城,为开发区的创新创业工作树标杆,走前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读书心得:学用并重,对标赶超!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创新创业大提升,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