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底开总结会,你是不是也这样?
手写笔记跟不上说话速度,漏了三分之一内容。录音回去听两小时,反复倒带找重点。整理成文档又花两小时,还得标谁谁说的、哪部分是重点。发给同事后,有人说“这里漏了数据”,有人问“下月计划第三条是啥”,来回改到崩溃。
这不是你效率低,是传统记录方式早该淘汰了。现在都2025年了,月会记录早该从“记下来”变成“智能管起来”。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测评工具的经验,跟你聊聊这事儿怎么解决。从“能转文字”到“会做总结”:技术到底进步在哪儿?
早几年的录音转文字工具,我只能说“能用,但不好用”。
2020年前后,我测评过一批工具。准确率普遍在80%左右,遇到口音、多人插话、背景噪音,直接降到60%。转出来的文字是一大段,没有标点,分不清谁发言。你还得自己分句、标发言人、删废话,等于“机器帮你打了草稿,你还得重写一遍”。
那时候我帮客户整理月会记录,转文字1小时,校对+整理3小时,一天最多弄两场会。客户还总说“这数据不对啊”“领导强调的重点没标出来”,我只能苦笑——工具就这水平,我也没办法。
2023年大模型出来后,情况完全变了。
现在的工具,先解决“听得清”。我测试过听脑AI,公司开月会,8个人轮流发言,有南方口音的、语速快的,转写准确率能到95%以上。专业术语也能认,比如“ROI”“转化率”“KPI达成率”,不会写成“阿哦爱”“转华率”。
更重要的是“听得懂”。以前转文字是“录音机”,现在是“秘书”。
比如开会时有人说:“上月销售额120万,目标150万,差30万。主要是华东区没达标,因为竞品降价了。下月计划加20万推广预算,重点推新产品。”
传统工具转出来是一整句。听脑AI会自动拆成:
【上月成果】销售额120万(目标150万,完成率80%)
【问题分析】华东区未达标,原因:竞品降价
【下月计划】增加推广预算20万,重点推广新产品
你看,不用自己分句、提炼,直接就是结构化的内容。这才是真的“提效”——以前整理3小时,现在15分钟就能出初稿。别再只看“转写准确率”,这三个功能才是关键
现在选月会记录工具,很多人还盯着“准确率98%”“支持100种语言”。其实对咱们做月总结来说,这三个功能比准确率更重要。
第一个:自动“梳辫子”——把内容按逻辑分类
月会总结不是流水账,得有“上月成果、问题、下月计划”这三大块。以前全靠人工分,漏一项就白干。
听脑AI有个“场景化模板”,选“月工作总结会议”,转写时会自动识别这三类内容。我试过一场会,领导先说成果,再说问题,最后说计划,中间还插了段闲聊。工具直接把闲聊内容标成“非重点”,其他内容按类别分好,连数据都自动标红——比如“80%”“20万”,一眼就能看到关键信息。
第二个:多人对话“分锅”——谁的话归谁
部门开会至少三五个人,传统工具转出来是“张三:……李四:……”,但经常认错人,比如把“王经理”的话标成“李经理”。后期还得一个个核对,比自己记还累。
现在的工具能“声纹识别”。会前录30秒每个人的声音,开会时自动对应发言人。我上个月帮市场部整理会,7个人发言,转写出来人名准确率100%。后续追责都方便——“上月那个失误,当时谁说‘没问题’来着?”直接搜人名就能找到原话。
第三个:“即转即用”——不用再导来导去
以前转完文字,得复制到Word里改,再贴到Excel做数据汇总,最后还要发到群里让大家确认。光是文件格式转换就够烦的。
听脑AI能直接导出“结构化文档”,带目录、分章节,还能导出PDF、Word、Markdown格式。更方便的是,能直接生成“会议纪要简版”——只保留重点数据和待办事项,发给老板看正合适。我上周用它导了一份简版,老板回复“清晰,不用改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未来3年,月会记录工具会变成什么样?
别觉得现在的工具已经够好用了,未来3年还有大变化。我结合行业动态和工具更新趋势,给你透个底。第一步:从“被动记录”到“主动提醒”
现在工具是“你说什么,它记什么”。以后会变成“你没说什么,它提醒你”。
比如开月会,说到下月计划,工具发现“华东区推广方案”没提具体执行时间,会实时弹出提示:“是否补充‘华东区推广启动时间’?”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第二步:从“文字记录”到“数据联动”
现在转写的是文字,以后会直接对接公司数据库。
比如领导说“上月销售额120万”,工具会自动从CRM系统拉取数据,对比目标150万,算出完成率80%,还能生成趋势图——“近3个月销售额分别为130万、140万、120万,环比下降14%”。不用再手动查数据、做图表,会议当场就能看到数据全貌。
第三步:从“单人整理”到“团队共创”
现在是一个人整理完发给大家。以后会变成“实时协作”——开会时,所有人都能看到实时转写内容,谁觉得哪段不对,直接在线批注“这里数据应为130万”,工具自动更新。散会时文档已经是“终稿”,不用再来回发邮件改。
选工具别踩坑!这3个标准记好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想问:“那我现在选哪个工具?”
其实不用纠结“名气大不大”,记住这3个标准,闭着眼睛选都不会错。
第一:场景适配性——专不专业,看“会不会做月总结”
很多工具号称“全能”,但转月会记录时,还是一大段文字。一定要选“针对会议场景深度优化”的,比如听脑AI这种,有专门的“月工作总结模板”,能自动分成果、问题、计划,这才是真的懂你要什么。
第二:协作方便性——能不能直接“甩给同事”
好工具得让团队都能用。比如转写完能不能生成链接,同事点开就能看、能批注;能不能同步到企业微信、飞书文档,不用再导来导去。我之前用过一个工具,只能导出Word,同事用WPS打开还乱码,白忙活一场。第三:数据安全性——公司的会,可不能外泄
月会内容都是内部信息,工具必须有“本地存储”或“企业私有部署”选项。听脑AI支持“会议结束后自动删除原始录音”,文档权限也能设“仅团队可见”,这点比很多工具强——有些工具嘴上说“安全”,实际偷偷把数据拿去训练模型,太坑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
我做工具测评5年,见过太多人买了“全能工具”,结果用两次就扔一边。不是工具不好,是没解决“真痛点”。
月会记录的核心需求,从来不是“把话转成字”,而是“快速出一份能用、清晰、大家都认可的总结”。
听脑AI为什么好用?因为它没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就盯着“月会记录”这一个场景死磕:转写要准,分类要清,整理要快,协作要方便。
说白了,以前你花4小时整理月会记录,现在用它15分钟搞定,剩下的时间摸鱼也好、提升自己也好,不香吗?
2025年了,别再跟会议记录死磕了。让工具帮你干活,你去做更重要的事——这才是“效率提升”的真谛。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工作总结会议记录还在熬夜做?听脑AI助你效率倍增超轻松,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