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迈入夏季,是展示自然美肌的最佳时节,却也是晒伤、出油、痘痘、色斑等肌肤困扰高发的时段。而提到肌肤保养,越来越多都市女性妆台上的护肤品正悄然"改朝换代"——青瓷罐装的草本面霜替代了欧美大牌,散发着淡淡药香的精华水正成为护肤新宠,金银花、人参、积雪草等道地药材,正通过现代低温萃取技术转化为"皮肤修复密码",黄芩、鱼腥草、马齿苋等典籍记载的"消暑圣品",通过微囊包裹技术变身为"油敏肌救星"。在国潮崛起的东风下,传承千年的中医中药美容智慧正以科学化姿态回归现代生活。
而提到中药,我们往往第一时间就想到口服汤药,其实中药治病的形式多种多样,并非只能喝那苦苦的中药汤剂,外用中药也有其独特疗效。中药外用更是治疗皮肤病、外科疾病、骨科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有时仅中药外用就可以治愈疾病。
何为中药外用
中药外用是指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发挥药效。《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说明外治法只是给药途径不同,其治疗机理与内治法一样。另外,与口服中药相比,中药外用可以避免胃肠道刺激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直达病所。
古人最早进行中药外用,基本以捣汁外敷、煎汤熏洗、打粉外涂、制膏药贴敷等形式为主。这些中药外用的形式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广为应用,如人们遭遇跌打损伤或虫蛇咬伤,会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敷于患处,现在对于一些颈肩腰痛,家中常备有伤筋膏药,再如寒冷的冬天,人们会用中药粉泡脚驱寒除湿等。
外用中药知多少
常用的外用中药主要有散剂、油膏、熏洗剂、酊剂等,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中药散剂
中药散剂即将中药研末混合,使用时可根据治疗需求用水、生理盐水、醋、酒、菊花汁、金银花露等调和外敷,或是将上述溶剂作为掺药撒于药膏上。
中药散剂外用覆盖面大、起效快、吸收度高,具有保护、收敛等作用,并且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方便储存、运输、携带。
中药散剂“名人谱”
云南白药 外用治疗跌打损伤、止血消肿堪称奇效,溃疡出血及创伤性出血均可使用。
六神丸 研磨为散外用亦有妙用,用冷开水或醋调敷患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感染性疾病及病毒性疾病均可使用。此外不同的调和剂也有不同的功效,以醋调,助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助行药力,以菊花茶、金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之效。
金黄散 可清热消肿、散瘀止痛,常用于治疗流火、乳腺炎、浅静脉炎等疾病。
青黛散 可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常用于治疗痤疮、湿疹等病。
生肌散 用于疮疖久溃,肌肉不生,久不收口。
西瓜霜、锡类散 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足光粉 治疗脚气病。
三七粉 调成糊状涂敷患部,也有止血的作用。
需注意的是,如说明书中标明仅可作为外用散剂使用的药品,则切忌口服;使用时及时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以减少损伤。
中药油膏
临床上我们会将中药研末,同麻油、凡士林、羊脂等油脂类成分调和制备成药膏,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油膏。在应用上,油膏具有保护、保湿、润滑或局部治疗作用,适用于大面积溃疡,以及渗出不多的皮肤类疾病。
中药油膏“名人谱”
金黄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慢性肿块性疾病更为适宜。
青黛膏 清热解毒,收湿止痒,适用于各类瘙痒性皮肤及对各类油膏过敏者。
目前油膏调制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果出现此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时,摊贴应薄而勤换,若敷之过厚则使肉芽生长过剩而影响创口愈合。
中药外洗剂
中药外洗剂通常是直接应用不同方药,或是将方药研末后与水溶液混合制备而成。中药外洗也可将草药组方或单味药煎汤趁热在患处淋洗、浸泡、湿敷或坐浴,古称“溻洗”。中药外洗时,药效和热力会使患处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还能刺激神经,激发自身的调节功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同时,根据熏洗所用药物的不同,分别具有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不同的作用。
中药外洗剂“名人谱”
单味药外洗 在民间也常为人们所惯用,方法简便,而且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用白矾水洗湿疮,
花椒水洗痒疮,葱椒水洗冻疮,桂花叶水洗漆疮等。
三黄洗剂 可用于治疗皮损为潮红、肿胀、丘疹的皮肤疾病。
复方黄柏涂剂 可用于治疗红肿、脓水较多的皮肤疾病。
苦参汤 可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外洗尖锐湿疣。
鹅掌风浸泡方 有疏通气血、杀虫止痒的作用,加醋同煎,待温,每日浸泡 1 ~ 2 次,连续 7 天,适用于鹅掌风。
桑皮柏叶汤 洗头,能润泽头发,增添光泽,治发鬓枯黄。
中药外洗在美容、养生保健等领域也多有应用,如大家平时所说的“足浴”等,即利用了中药外洗的方法。由于操作比较简单,只要无中药过敏史,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熟练掌握方法后,一般人在家中也可以借助中药进行外洗,故是目前中药外用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类方法。
中药外洗时,局部浸泡一般一日1~2次,一次15~30分钟 ;全身药浴可一日1次,一次30~60 分钟。
中药外洗应注意,水温不要太高或太低,比皮肤温度稍高即可 ;实际应用时,可用药液冲洗患处,或用经过消毒的干净纱布轻轻擦洗患处 ;洗后自然晾干 ;已经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
中药酊剂
将不同的药物浸泡于乙醇溶液内,最后倒取其药液,即为酊剂。酊剂具有制作简单、易于保存、起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多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及骨病。
中药酊剂“名人谱”
单药酊剂治脱发 中药酊剂外涂可治疗脱发,采用养血活血补肾的中药制备酊剂外涂脱发部位, 以促进毛发生长,如当归、补骨脂、何首乌、侧柏叶等。
补骨脂酊、乌梅酊 可治疗白癜风,使用时,将适量的酊剂涂于患处,轻轻按摩,使其渗透入皮肤,刺激黑色素细胞增生,从而改善白癜风症状。
10%土荆皮酊、复方土荆皮酊 有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鹅掌风、灰指甲、脚湿气等。
红灵酒 有活血、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冻疮未溃。
应用中药酊剂应注意,中药外用酊剂严禁口服;脸部应避免长时间、大剂量、易色素沉着药物给药。正规剂量使用前,可在手腕内侧或耳后进行小剂量、小范围皮试 ;用药前对患处的清洗应避免对治疗效果产生干扰 ;每次使用后应密闭药品,置阴凉干燥处,避免药液挥发变性。
中药外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然而中药外用治疗疾病时仍需注意,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中药药物、剂型、浓度;若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需立即停止,严重者需及时进行必要的医疗干预。
本文作者:
仲姗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中医外科主治医师
赵 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锁国潮护肤密码,轻松养出健康肌肤,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