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
A股收盘:沪指冲高回落3500点得而复失,全市场成交超1.5万亿
1,整体走势: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互现,沪指盘中站上3500点。个股跌多涨少,沪深京三市超3300股飘绿,今日成交逾1.52万亿。截止收盘沪指跌0.13%,深成指跌0.06%,创业板指涨0.16%。
2,行业板块:机器人概念股盘中活跃,上纬新材、日发精机、大丰实业等涨停。IP经济概念股拉升,锋尚文化、美邦服饰、志邦家居等封板。下跌方面,固态电池概念股调整,宝明科技跌停。
3,热门概念:大金融板块延续强势,大智慧、越秀资本等涨停,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再创新高。(华尔街见闻)
恒生指数收盘跌1.06%,恒生科技指数跌1.76%,巨星传奇涨约94%
科技股多数下跌,阿里巴巴跌约4%,美团跌约2%。“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涨约94%。茶饮股下跌,茶百道跌约7%。金涌投资跌约44%,该股昨日收涨逾533%。(华尔街见闻)
行业动态
首份权益基金二季报出炉:金融、军工、医药成配置焦点
7月9日,同泰基金旗下多只权益基金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成为全市场首家披露权益类产品二季报的机构。从二季报数据来看,这些权益类基金二季度的业绩分化明显,其中在金融、军工、医药等行业进行配置的产品普遍取得不错的业绩。
事实上,上述行业也是二季度资金较为关注的方向。基金经理分析指出,目前金融科技的估值仍有优势,叠加创新药的出海逻辑催化,许多前期估值较低的板块出现投资机会。而对于阶段性表现欠佳的科技细分子行业,或也在短期内受到事件性或政策性影响,中长期则依然看好。(每日经济新闻)
谁在狂买银行股?险资成“扫货”主力 公募基金同步加仓
在资本市场的喧嚣中,银行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而近期,银行股更是成为了资金竞相追逐的焦点,那么,究竟是谁在背后疯狂扫货呢?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10年期国债利率持续走低,已跌破2%的关口。这一现象使得保险资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产荒困境。在传统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银行股,因其独特的稳健性和持续分红的特性,成为了保险资金眼中的“香饽饽”。
除了保险机构外,公募基金也在这场银行股投资热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从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报来看,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显著改变。多只基金产品纷纷加大了对银行股的配置力度,数据显示,主动型基金银行持仓比例由2024年底的3.72%升至4.0%。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投资价值的重新审视和认可。(每日经济新闻)
私募升温!上半年新备案产品环比翻倍 量化指增策略领跑市场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共有1100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完成备案,创下年内月度数据的次新高,环比增长26.44%。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上半年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高达5461只,同比增长53.61%,环比增幅高达100.48%。显而易见,上述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场信心显著修复、资金配置意愿增强的态势。总体上,股票策略依然是上半年私募备案的“主力军”。据统计,上半年新备案股票策略私募产品数量高达3458只,占备案产品总量的63.32%。
具体来看,股票量化策略产品持续成为市场主流方向之一。数据显示,上半年备案的量化策略私募产品达2448只,而股票量化策略则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备案产品为1715只,占比70.06%。其中,指数增强策略最受市场青睐,备案产品1061只,占股票量化策略产品数量的61.87%;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则以571只备案产品数量紧随其后,占比为33.29%。量化指增策略领跑市场,也让百亿级量化机构成为了市场的“大赢家”。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20只的33家私募机构中,量化私募机构占据27席,其中18家为百亿元级的量化机构。(证券时报网)
李晓星、万民远等二季度调仓路线曝光:加仓军工 医药板块存分歧
从近期公募基金的调仓动向看,其对于医药股的分歧依旧存在,一些基金经理倾向于在医药板块进行波段操作。7月5日,东方生物披露了关于股份回购事项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该公告显示,截至6月27日,知名基金经理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为东方生物第五大股东(也是第五大流通股股东),其持有500.01万股东方生物,持股比例2.48%。对比今年一季度末的情况看,融通健康产业在二季度加仓了77.83万股东方生物。但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减持了48.90万股东方生物。
除了在医药板块密集调仓,二季度,有知名基金经理对军工板块表现出较大兴趣。例如,银华基金李晓星、广发基金陈韫中在二季度加仓了晶品特装。具体来看,根据晶品特装相关公告,截至6月17日,陈韫中管理的广发中小盘精选,吴远怡管理的广发科技创新分别持有165.12万股、96.74万股晶品特装,为第一大、第七大流通股东;李晓星管理的银华中小盘精选、银华心怡分别持有127.76万股、84.01万股晶品特装,为第三大、第九大流通股东。其中,相较今年一季度末,广发中小盘增持了14.59万股晶品特装;银华中小盘虽然减持了51.61万股晶品特装,银华心怡却是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广发科技创新的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半年公募基金豪掷53亿元自购
今年以来,公募自购热情高涨。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半年非货公募基金合计净申购金额达53.18亿元,同比大增189.65%。细分来看,权益基金在上半年表现亮眼,上半年净申购金额达23.73亿元,占非货基金总净申购金额的44.63%,同比增长76.04%。(深圳商报)
多家公募机构展望下半年投资机会 聚焦结构性投资机会 创新药与消费仍是主线
A股今年上半年行情正式收官。上半年,A股各大指数全线上扬,上证指数站稳3400点,涨幅2.76%。板块方面,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等高景气赛道轮番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展望下半年,多家公募机构观点认为,大盘继续震荡盘升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可关注结构性行情。板块方面,创新药、消费、AI等仍是热门主线。(信息时报)
银行理财子公司“试水”浮动费率产品加速净值化转型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陆续发行之际,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开始“试水”浮动管理费率的理财产品。受访专家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浮动管理费率的理财产品,打破了常规的固定收费模式,有助于形成管理人履职效能与投资者回报诉求的正向协同,推动理财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实现行业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证券日报)
资金“抢跑”迹象明显 私募憧憬“趋势行情”
近期A股市场量价齐升,上证指数已创下年内新高。从私募业内的投资动态来看,不少机构判断“趋势性行情”已然到来。私募备案数量激增、机构仓位高企、融资余额维持高位,各种“抢跑”迹象明显。市场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增量资金悄然涌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减红利加成长 基金投顾“发车”冲刺下半程
近期,一些基金投顾产品加快了调仓换“基”的步伐。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随着2025年步入下半程,交银施罗德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投顾组合普遍调整了持仓策略,并发布调仓报告。此外,多个投顾组合还基于对近期市场的研判,纷纷开启“发车”计划。
有业内人士表示,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继续回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亮点频现,提供了新的投资配置机会。可持续关注新质生产力方向下的科技成长风格和全方位扩大内需政策下的大消费产业链的结构性行情。(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基金密集出手!
近期,基金提高份额净值精度以应对赎回的情形频现。7月以来,多家基金公司接连发布公告称,因旗下基金发生赎回,为保护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而受到不利影响,决定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涉及产品多为债券基金。在基金公司看来,债市已进入修复阶段,但情绪依然偏谨慎,下半年的上半段整体处于偏顺风环境,接下来需关注政策刺激博弈空间。(中国基金报)
宽基ETF,净流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市场1137只股票ETF(含跨境ETF)总规模达3.63万亿元。在昨日股市大涨行情中,按照区间成交均价测算,股票ETF整体净流入资金为0.79亿元。从大类型来看,上一交易日债券ETF与商品ETF净流入居前,分别达4亿元与2.87亿元。具体到指数维度,昨日中证1000单日净流入居前,达10.46亿元。宽基ETF中,昨日上证50ETF、沪深300ETF净流入也超5亿元,均位居市场前列。(中国基金报)
公司动态
民商基金“出局”!基金销售行业洗牌加速
近日,上海证监局公告称,近期民商基金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民商基金”)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注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上海证监局决定注销民商基金的相关业务资格。去年以来,已有中民财富、喜鹊财富、青岛乐弘、北京恒宇天泽等多家机构退出基金代销业务。
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基金销售行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市场出清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合规成本显著提升。同时,费率水平整体下行,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基金代销行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些变化使得规模较小、保有量不足的中小销售机构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国际金融报)
投资额度“大放送” QDII产品迎“新玩家”
在新一批QDII投资额度于近期发放之际,永赢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相继迎来旗下首只QDII产品的发行,并且两只新品均聚焦港股市场,分别锚定消费、科技两大热门赛道。此外,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鹏华基金、华宝基金等也久违地提高了旗下部分存量QDII产品的申购限额。
今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主题基金领衔QDII产品涨幅榜,而美股生物医药及油气等主题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展望后市,部分机构认为,港股市场具配置吸引力的是近期调整较为充分的板块,包括半导体、硬件设备、软件服务、电信、家电、零售等,向上弹性空间相对充足。美股市场方面,经济基本面能够为部分行业提供相对稳定的盈利环境,预计科技板块、公用事业、医疗保健等行业的业绩相对稳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产品动态
进入下半年基金密集官宣降费
进入下半年仅7个交易日,就有超20只基金官宣降费。从产品类型来看,有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还有FOF产品。还有不少基金推出费率优惠。比如,7月9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自7月9日起,对富国双利增强债券E的销售服务费进行优惠,由0.10%变为0.01%。7月8日,东方红资产管理发布公告称,决定自7月8日(含)起至8月8日(含),东方红益鑫纯债E原年销售服务费率0.20%,优惠后年销售服务费率为0.01%。业内人士表示,公募费率改革持续深化,后续以基金销售环节为核心的第三阶段费率改革有望落地。在切实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的路上,基金公司还需进一步夯实“硬实力”。(中国基金报)
“网红”债基二季度大举“吸金”,德邦短债、德邦锐兴规模大增
7月9日,德邦基金旗下多只固收产品率先披露了二季报。值得注意的是,德邦短债、德邦锐兴债券两只颇受互联网投资者关注的“网红”债基二季度规模都迎来了显著增长。其中,德邦短债规模由28亿元大幅增至63.71亿元,德邦锐兴债券规模由33.83亿元增至56.64亿元。展望下半年,德邦短债、德邦锐兴债券基金经理邹舟、张晶在二季报中表示,基本面对债券市场仍有利,叠加财政增量有待确定、货币宽松预期先行,债市在三季度中上阶段整体处于偏顺风环境。
此外,“网红”债基东兴兴福一年定开此前迎来了开放期。截至7月7日,该基金本次开放期内累计总规模已接近或达到12亿元的规模上限。基金管理人对7月7日的有效申购(含转换转入)申请进行比例确认,有效申购申请确认比例为7.59%。(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人事变动
9位基金经理发生任职变动
今天(7.9)有5只基金产品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从变动原因上来看,有2位基金经理是由于工作变动而从管理的2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1位基金经理是由于产品到期而从管理的3只基金产品中离职。(金融界)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读:李晓星 万民远二季度调仓路线曝光!加仓军工 医药板块存分歧,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